•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資訊

    隋文帝:西方人眼中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9-12-17
    中國歷史上有兩個皇帝的改革力度最大,一個是秦始皇,另一個就是隋文帝。隋文帝在位期間,對國家管理體制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革,在西方人眼中隋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

      首先,確立三省六部制度。中央設尚書、門下、內史三省,以尚書令、納言、內史令為長官,行使宰相職能,輔助皇帝處理國家事務。內史省和門下省系機要之司,內史省負責起草并宣行皇帝的制詔;門下省負責審查內史省起草的制詔和尚書省擬制的奏抄。尚書省是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其下設吏部、禮部、兵部、都官、度支、工部6部。每部設尚書為長官。尚書令下有尚書左、右仆射各一,左仆射分管吏、禮、兵三部事,右仆射分管度支、都官、工部三部。這樣不僅加強了中央集權,而且開創了中國封建社會三權分立體制的新階段。

      其次,簡化地方行政機構。南北朝時期,地方紛亂,各自為政,州、郡、縣三級政區極其混亂,統治者為了讓自己的親戚朋友能當官,不惜濫增行政機構,地無百里,數縣并置;戶不滿千,二郡分領。至隋初,全國竟有241州、608郡、1524縣,合計有2373個縣以上行政建制。鑒于這種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弊病,本著存要去閑、并小為大的原則,隋文帝于開皇三年大刀闊斧進行機構改革,通過廢郡,實行州縣兩級制,以州轄縣,同時又省并了一些州縣。隋煬帝大業三年,改州為郡,把州縣制恢復為秦漢的郡縣制。至隋煬帝時,全國已精簡地方機構達40%,僅存郡190,縣1255個。在精簡行政機構的同時,隋文帝還嚴格實行定編定崗:上上州官吏的編制為323人,到下下州遞減為167人;上上縣官吏編制為99人,到下下縣遞減為49人。這不但大大節省了國家開支,減輕了百姓負擔,而且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再次,廢除酷刑,修訂《開皇律》。對前代81條死罪、150條流罪、1000余條徒、杖等酷刑以及滅族等惡法,都一概廢止,大大減少了法律的殘酷和野蠻性,在中國法制上具有劃時代意義。


      第四,繼續實行均田制度。隋初,在前朝均田制的基礎上,隋文帝規定:丁男、中男受露田(種植五谷)80畝,永業田20畝,婦女受露田40畝。露田在受田者死后歸還,永業田則無須歸還。對一般農民,實行輕徭薄賦鼓勵農桑的政策;對于豪強貴族兼并土地的行為,則給予打擊。從而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增加了國家賦稅收入。

      第五,設置義倉賑濟饑民。隋文帝所設的義倉,又稱社倉,設置于鄉間,其儲糧由百姓捐納,以備饑荒時賑濟災民。而且明確規定民戶捐糧于社倉的標準:“上戶不過一石,中戶不過七斗,下戶不過四斗?!币话惆傩斩季璜I得起,對窮苦百姓是一項有效的社會保障。

      第六,建立科舉選士制度。隋以前,門閥世族壟斷朝政。隋文帝實行科舉選士制度,重才學而不重門第,雖庶族寒門,只要有才能也有機會當官。這種“任人唯賢”的改革,削弱了門閥大族世襲特權,對后代影響很大。

      隋與秦相似,對統一中國,改革和開創各項事業都曾作出過開創性的貢獻,但由于他們的改革力度過大,不但觸犯了諸多方面的利益,而且超越了民心國力的承受能力,以至于都成了短命的過渡朝代,秦代僅15載而亡,隋代亦僅有國37年而已。

      翁禮華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