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字畫行情持續大漲 投資收藏正當其時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9-12-13]
經歷了兩年多的低谷后,中國藝術品投資不僅在今秋重拾升勢,同時開啟了一個億元新時代。在北京瀚海、中國嘉德、北京保利等拍賣公司相繼落幕的幾場重量級秋拍中,中國書畫行情大漲,高價迭出,多件拍品瘋狂創下“世界紀錄”。專家據此認為,中國藝術品市場可以說明確了“重新向上”的未來趨勢。
古字畫高調抬頭
留心書畫市場的人都知道,2003年中國書畫市場價格率先暴漲,但在2006年進入調整周期,其調整幅度一度達到35%左右,拍賣市場交易規模也一度縮水近40億。
而在今年的新一季秋拍中,拍賣市場簡直是瘋狂回暖,而古代書畫則成了最搶手的“明星”品種。10月中旬,一件乾隆時期宮廷畫家徐揚的《平定西域獻俘禮圖》手卷以1.34億元成交,這是中國書畫拍賣史上首次拍出億元高價。不久前這一紀錄即被打破,明代畫家吳彬的《十八應真圖卷》以1.69億元的成交價。而中國書法也一改以往“配角”的形象紛紛創高價,朱熹、張景修等的《宋諸名賢題徐常侍篆書之跡》和曾鞏的《局事帖》,經過數輪爭奪更是站上了億元大關。其中,《宋諸名賢題徐常侍篆書之跡》以1.008億元成交,高出原先估價120萬元的80余倍,而《局事帖》以1.0864億元打破國內中國書法拍賣成交紀錄。近現代書畫部分,齊白石的《可惜無聲圖冊》拍出9520萬元的高價。
預期行情還會繼續
市收藏協會副會長書畫專家唐肇新稱,在通貨膨脹預期下,收藏市場再次吸引了資金流入,秋拍的成績體現了古代書畫作品價值的合理回歸。
“現在流傳下來的古代書畫,都是經過歷史和時間考驗的精品。許多明清藝術家,當年就是名滿天下的大家,他們的作品確實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碧普匦路Q,相對于當代藝術,古代大師的藝術作品具有不可再生性和一定的歷史公認度。
以朱熹、張景修等七家的書法作品《宋諸名賢題徐常侍篆書之跡》為例,四五年前曾在香港一家拍賣行上拍,當時估價約在500萬元而且還流拍,藏家因此在委托嘉德拍賣時僅給出了120萬元的心理價位。但嘉德專家經過分析后認為,這一作品不僅具有極高的書法價值,更有巨大的文物與學術價值。
“1億元左右的價格在全球拍場還屬于中下,不出兩三年這個價格就會再度刷新?!碧普匦路Q,綜合今年的秋拍市場,藝術品市場率先復蘇的真正原因應歸功于國內購買力的強勢支撐。盛世興收藏,雖然是句老話,但卻道出了藝術品市場與宏觀政治經濟形勢的密切聯系。
書畫投資正當其時
“較之于已上漲的房產、股市、黃金,在正常年份,藝術品投資收益率在22%,而且波動幅度小于房產和股票?!碧普匦路Q,隨著藝術品市場回暖,書畫投資正當時。
“從低價位和地方畫家入手,普通人也能投資藝術品?!碧普匦路Q,其實藝術品市場也有數萬元和幾千元的大眾消費品,平頭老百姓一樣買得起。
在國內書畫拍賣市場上,大名家往往藝術地位穩定,作品出手容易,投資風險較小,但大師級的畫家作品動輒都是4萬至5萬元一平方尺,只有實力雄厚的買家才敢問津。而中小名家和地方名家中不乏具“成長性”者,有的甚至會有“黑馬效應”,他們的作品市場價位相對較低,并有可能收藏到其精品,較適合工薪階層的購藏。
唐肇新稱,中國書畫名家有地域內知名的特性,初入門者可以本地名家為主。一般而言,地方名家在自己的故里或周圍地域影響較大些,離“中心”越遠,輻射力就越弱,比如蘇葆楨、馮建吳等人的作品在北京、上海等地的價格就比重慶低。對投資者而言,可不惜多花些車馬費,寧可在離畫家故鄉千里之外買進,再設法到畫家的故里附近賣出,這個“差價”有時會相當豐厚。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