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三代人的收藏 收藏家倪漢克捐贈明清貿易瓷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9-12-10



    由荷蘭收藏家倪漢克先生捐贈的明清貿易瓷已在上海博物館辟專室展出。其中除一件為日本彩瓷外,其余96件均為明萬歷至清康熙年間景德鎮燒制的青花產品,有不少是國內不常見的瓷器,這為業內人士深入研究中國外銷瓷提供了第一手的資料。本文是倪漢克所寫的“捐贈人的話”。從繼承、收藏、賞玩直到現在的捐贈,它讓更多的人看到了一個收藏家的眼光、品位與情懷。

    ——編者

    我的家族收藏有許多中國外銷瓷,我的父親和外祖父對外銷瓷都非常著迷。家族中,我的外祖父本·范·希斯(Ben van Hees)自20世紀20年代晚期開始了這一收藏。當時,我們對于中國瓷器的了解和認識幾乎為零,沒有人能夠肯定地說出某件瓷器的年代是15世紀還是19世紀。那些和我外祖父一樣購買中國瓷器的人,純粹是因為喜歡,而非出于經濟原因。我們家族的收藏不僅有青花瓷,還包括五彩和粉彩瓷器。

    小時候,我就已經對瓷器上的某些設計和紋飾十分著迷,我很想知道為什么瓷器上畫的男人都穿著裙子,還留著長發、扎著馬尾,這些激發了我的好奇心——雖然我是在一個藝術的氛圍中成長的,卻對此一無所知,尤其是中國外銷瓷。

    1991年,我父親去世,我非常幸運地從父親的收藏品中繼承了青花瓷。那時,我剛從北美回來——此前的16年間,我一直在那里工作和生活。以前人們常說,在美國“什么東西都又大又好”。就新事物而言,可能確實如此,但是就古董,比如中國瓷器而言,在美國就很少見。人們總是只對新生事物更有興趣。在我搬去美國的時候,父親讓我隨身帶去兩件孔雀(peacock)紋盤。我非常珍視這兩只盤子,學著去欣賞它們并且樂在其中。我對它們的由來做了調查,從而了解到這兩只瓷盤出自一套250頭的中國外銷瓷餐具,由一位皮科克(Peacock)先生在1725年左右所訂制。于是我對青花瓷的興趣更加濃厚了,也正是從這件事之后,我開始擴大自己的收藏。非常幸運的是,之后我又得到了第三件孔雀紋盤,同之前那兩件的設計和圖案完全一致,只是尺寸稍小了一些。

    1990年我搬回荷蘭生活,我不想再住在過于現代的房子里了——美國都是那樣的房屋——我想要一個有古老傳統的家。我買了一幢建于1885年的房子,天花板距離地面足足有四米,非常適合擺放一個傳統法式風格的胡桃木柜子,里面放滿了中國外銷青花瓷。

    總的來說,我堅信,一段時期里,人只能把心思集中在某一樣事物上。就我而言,我的精力都放在中國外銷青花瓷上。因為一心想要延續外祖父和父親所建立起來的收藏傳統,所以我得以將藏品的數量增加了40%。而我所從事的收藏真正是獨一無二的,這也是我為什么決定將其捐贈給博物館的重要原因。


    為了擴充自己的藏品,我參加過各種各樣的拍賣會。通常在一些綜合性拍賣會上能夠買到那些最有意思的器物,但在這些拍賣會上中國外銷瓷的數量往往很少。專門的瓷器拍賣會上總是有很多商人,所以價格會被抬得比較高。我是一名機會主義者,當我看到一件自己所中意的瓷器,認為它可以為我的藏品錦上添花,我就會毫不猶豫地將它收入囊中。但我也是一名商人,因此我總是會考慮每次拍賣所得之物的價值是多少。多年來,我在歐洲認識了許多重要的中國外銷瓷器商人,我常常就自己買到的瓷器向他們討教,有時也直接從他們那里購買瓷器。

    在荷蘭,我在房地產領域有自己的一份事業。到了周末以及平時的夜晚,有時候我會在柜子前面,坐上一兩個小時,靜靜地欣賞自己收藏的瓷器,放松自己緊張的神經,有時我也會靜靜地考慮一些工作或者其他的雜事。正因為我為瓷器的迷人魅力所陶醉,所以這通常會讓我的頭腦得到片刻的寧靜和休息,也為我解決一些難題提供靈感和啟發。我不時地把瓷器從柜中取出,拿在手里,仔細地端詳和研究它們。你對著器物看的時間越久,能夠看到的東西就越多。你會發現器物表面紋飾中的精巧細節。瓷器上的繪畫所透露出來的嫻熟技藝以及圖像中的大量細節總是讓我驚嘆不已。

    幾年前,我的生活發生了改變,我賣掉了房子。我必須考慮如何處理自己收藏的中國瓷器。將收藏賣掉是一種選擇,但這與收藏家的意愿背道而馳。我完全可以像我的外祖父和父親一樣,把自己收藏的瓷器傳給我的孩子們,但如今現代化的房屋和以前的相比通常要小了許多,往往沒有足夠大的空間擺放一個大柜子。把收藏分割成幾份當然也是可行的,但在內心深處,我還是覺得,應該把三代人的收藏完整地集中放置在某個地方。我的心中慢慢浮現出這樣一個想法:將我的收藏捐贈給博物館。

    但問題是,捐贈給哪家博物館呢?既然我當時居住在荷蘭,所以如果我選擇一家荷蘭博物館,這也是合情合理的。我決定捐贈的一個重要條件是,要讓它們作為一個完全的整體,展示給公眾。然而,荷蘭的博物館已經擁有了許多中國外銷瓷的藏品,要讓它們全體亮相是不太可能實現的。就在那段時期,因為我參與贊助了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辦的歐洲19世紀繪畫藝術博覽會,我來到了上海。之前我從來沒有來過中國,我覺得這為我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機會,親自去了解中國在改革開放以來的31年中是如何發展進步的。由于上海博物館是中國最大的瓷器收藏機構之一,因此我參觀了上博。館中展出的官窯瓷器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但同時,我也很驚訝地發現,上博的中國外銷瓷數量居然很少。

    2008年1月,我第二次來到上海,與上博的陳克倫教授多次會面,和他討論是否有可能將我的收藏捐贈給上博。我們都清楚地知道,在歐洲,官窯器極為罕見,而在中國則相當常見;相反,中國外銷瓷在歐洲相當常見,而在中國本土卻十分罕見。經過雙方多次的會談和討論,2008年6月,我們終于簽署了一份捐贈協議。協議中雙方還約定,2010年間,上博將會在海牙市立博物館舉辦一個主題為“中國官窯瓷器”的展覽,而我的故鄉正是海牙。而就在我們討論捐贈事宜之時,我還在繼續收藏瓷器,最后幾件藏品是我在2008年4月購買的,也加入了捐贈之列。兩個月后,我便將我的整個中國外銷青花瓷器收藏品從荷蘭運到了上海博物館,今后上博就是它們的家。

    現在,距離討論捐贈之始已經差不多12個月了,我常?;叵肫鹁栀浀那樾?,而更重要的是能夠細細回味捐贈時的那份激動。把整整三代人的收藏捐贈出來,這讓人有一種非常特殊的感覺。我對自己把家族中的收藏捐贈給上海博物館的這一決定感到非常滿意和高興。每次想起,我都十分肯定自己做了一個正確的選擇,我選擇了一家最適合的機構。我的藏品將會在上博展出,它們會讓來博物館的觀眾了解到過去歐洲人在家里是如何擺放中國外銷瓷器的。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