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北京文化界舉辦文物專家王世襄追思會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9-12-08
    (記者 邢利宇)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研究員,著名文物專家、學者、文物鑒賞家、收藏家王世襄先生追思會八日上午在此間舉行。北京文化界名家、文物界學者、王世襄的至親好友聚集一堂,追思王老一生與文物的不解之緣。


      國務院參事室主任陳進玉在會上首先轉達了溫家寶、李克強、劉延東、朱镕基、李嵐清、馬凱等對王世襄逝世的沉痛哀悼。

      陳進玉說,黨中央、國務院一向敬老崇文,對年事已高的國務院參事、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經常噓寒問暖,關愛有加,彼此結下了深厚友誼。二00五年六月,王世襄得知溫家寶總理將德國總理贈送的國禮轎車轉送參事室、文史館,以供老先生使用時,多有感慨。他將《清宮鴿譜》、《北京鴿哨》兩書送呈溫總理,并在信中呼吁搶救中國觀賞鴿。三天后,溫家寶親筆回信,稱王世襄先生“對鴿文化用力甚勤,掘發甚廣,又見對我國歷史、文化、物種研究之深。我雖不懂,但獲益匪淺,耳目一新”。二00八年一月十四日,溫家寶總理再次修書王世襄,令王世襄看到信后激動不已。

      陳進玉還回憶,王老是一位始終熱愛祖國和人民的人。二OO八年六月上旬,剛到國務院參事室就職的陳進玉登門拜訪王老。當時,王老已九十四歲高齡,行動不便,但他頭腦非常清楚,談笑詼諧、幽默。他見到大家開頭第一句話就是,“失事的直升機殘骸找到了”。指的是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執行搜救任務而失事的那架直升機。陳進玉聽后不禁愣了一下。這個信息當時全國上下都在關注,想不到這位九十四歲高齡的老人,竟也在密切關注著,并在第一時間捕捉到準確的信息?!巴趵弦簧鷮ψ鎳腿嗣癯錆M執著的愛,休戚相關,息息相通,由此可見一斑,這使我深受感動?!?br/>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漆藝研究專家侯林輝,特地從山西平遙來北京參加追思會。帶來王老二OO七年六月二日寫給他的一封信,展現了九十多歲的老先生對藝術的嚴謹追求和中國工藝傳承的憂慮。

      信中說:“記得大概是一九九八年,你和薛老師攜屏風來京參展,做工不佳更缺乏文化水平,使我失望,此后便很少聯系。近日中央十臺播平遙漆工藝,電臺人員都是外行,不知古漆器精美到什么程度,以為值得介紹,實際上,比你們過去更退步了,如此下去,中國漆藝便要完全失傳了。我國漆工藝受工料的限制,很難發展,這是事實。要精美必須要真料,費功夫?!夥乓詠淼臄凳杲逃?,只有走工料兩精的路,否則更無出路……”信的最后強調“我老眼昏迷,寫這封信不是為了你,……完全是為了保護中華漆工藝?!?br/>
      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副院長朱曉東、古建筑學家羅哲文,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主任傅熹年以及其生前捐建的附件武夷山市中荷友好小學代表等都在會上深切緬懷王世襄老先生的道德文章及其跨時代的文化業績。

      王世襄,一九一四年五月二十五日北京出生。家學功底深厚,又曾出國游學,可謂學貫中西。在荷蘭“克勞斯親王獎最高榮譽獎”頒獎儀式上,年近九十高齡的老先生仍能用流利的英語宣讀答謝詞。他精通中國古典文學、書畫、雕塑、金石、建筑等,并能獨辟蹊徑,深入研究鮮有人涉足的家具、髹漆、竹刻、鴿文化等,并作出具有開拓性的貢獻。(完)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