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昆:相聲崛起還需時間,傳承關鍵是培養理論人才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9-12-07]
11月29日,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著名相聲演員姜昆來到遼寧科技大學為學生們作專題報告。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姜昆表示,相聲傳承,培養理論人才是關鍵。
談相聲繼承 想起老友李文華
姜昆用他慣有的幽默語言深入淺出地介紹了中國曲藝的發展歷程、現狀、魅力及發展前景。演講現場氣氛活躍,師生反響熱烈。在提到中國第一個曲藝本科院校,姜昆感觸頗深,他講述了相聲表演藝術家李文華在臨終前的遺憾——中國相聲的族譜中一直沒有他的名字。
“李文華老師的師傅是馬三立,這眾人皆知,馬三立也一直把他當成學生,但卻一直沒舉辦過收徒儀式。 ”姜昆介紹,李文華生病的時候都在想著能讓曲藝界承認這件事。于是,曲協特意商量此事,最后證明他就是馬三立的學生。姜昆深情地說:“那時的李文華已病入膏肓,告訴他這件事后,他是老淚縱橫,李文華自己說:‘說了一輩子,就怕別人不承認,現在大家都承認了,我就放心了。 ’”
姜昆認為,之所以會這樣,就是從古至今相聲都是傳統的師承關系,一直沿襲到今天,沒有正規大學進行教學。 “這對曲藝來說是一種遺憾。 ”他表示,現在遼寧科技大學有了中國的第一個本科曲藝專業,就應該為之做點什么,種下種子,用最短的時間來開花結果,從這個專業中能看到中國曲藝的希望。
相聲不精彩 缺乏生活語言
為什么現在的一些相聲不夠精彩?“原因在于缺乏生活語言。 ”姜昆說,作為一種流傳較廣且有著深厚群眾基礎的曲藝表演形式,相聲惟妙惟肖地反映了現實生活中人們的言談話語。相聲機智的體現之一是幽默,這種幽默與人民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只有從群眾中來的幽默才能發人深省,讓人回味無窮。因此,藝術創作一定不能脫離生活。藝術不能惡搞,不是無厘頭,要有根有據。 “現在不少相聲有許多俗不可耐的東西,‘我是你爸爸,你是我兒子’,占人便宜??渴裁慈艋??首先是自律,在自己的藝術中保持住一份純凈。另外,就是提高整體的藝術品位和格調。當一樣東西沒有市場時,它就會自己消失。 ”
相聲崛起還需時間
姜昆認為,與許多中國傳統戲曲的當代命運一樣,理論資源的匱乏、人才的流失以及師徒式代際傳藝的天然局限是傳統相聲藝術融入當代藝術格局的巨大障礙。與其他許多藝術門類相比,相聲自身的理論積累是相當貧乏的,要想使相聲傳承發展,培養理論人才是關鍵。
中國曲協為振興相聲藝術而舉辦的相聲藝術尖子學習班被圈內人戲稱為 “相聲界的MBA”,聽有記者探知這個班的詳情,姜昆笑說:“這個曾遭到媒體揶揄,‘姜昆你那個相聲MBA能救相聲嗎?’”姜昆告訴記者,這個學習班并不教演員們怎么說相聲,不涉及到具體表演,主要是教他們方法。他還形象地將相聲演員的提高層次形容為就像是衛星發射,要經過三個階段逐步推進,“現在的情況是有好的本子,卻沒有一流的相聲演員,年輕演員只知道讓觀眾樂,氣氛熱烈就好,什么都摻雜進來,實際上他們不知道什么叫取舍。 ”姜昆表示,如今活躍在春晚舞臺上的大兵、李偉健、武賓等相聲演員都是相聲MBA的學生。
姜昆說,在中國相聲發展的100多年歷史中,精品的東西基本上已經全部呈現在觀眾面前。目前相聲精品“已無存貨”,輸出的東西多而輸入的東西少,因此,相聲崛起還需要給相聲人一些時間。(記者 金榮生 劉家偉)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