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鴻舊居或變身藝術城 成重慶文化產業支撐點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9-11-20]
近日,位于江北盤溪石家花園內的徐悲鴻舊居,再次引起各方關注。
在這座具有傳奇色彩的花園里,徐悲鴻曾在防空洞內作下《巴人汲水》、《巴人貧婦》等傳世名畫。而現在,它或將與重慶當代藝術產業聯系在一起——記者17日走訪相關部門獲悉,未來幾年內,該地可能變身為江北的區域性文化藝術中心。
傳奇:商會會長建“爭氣”公園
江北區文管所相關負責人介紹,石家花園的主人石榮廷,曾是重慶近代史上的一位風云人物。他豪奢修建石家花園的原因,竟是緣于一塊標示牌。
上世紀20年代,重慶商會會長石榮廷在上海經商時,見到一公園門口立有“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非常憤怒。他對家人講:“回重慶之后,我要修花園式的住宅,還要把周圍培修成公園,供民眾游玩”。
1931年,石榮廷在盤溪買下約150畝地,著手改造這片土地并建造了中西式合璧的石家花園。
記者在盤溪看到,由于解放后石家花園被征用為派出所,所以主體建筑并沒遭到多大破壞。當年石榮廷刻下的“培園”、“磐石書屋”等字跡、對聯至今猶存,整座庭園融書法、石刻、園林藝術和建筑藝術于一體。尤其是庭院拱頂,四角鰲脊呈新月指天,脊背還有無數的動物雕塑,敷粉施彩,神態十分逼真。
不屈:防空洞內作“愚公”
抗戰期間,耿直好客的石榮廷迎來了一位特殊房客——國畫大師徐悲鴻先生。
“當年徐悲鴻先生就住在石家的洋樓,據說他每個月會作一幅畫酬謝石榮廷?!笔一▓@老居民、83歲的譚海清老人告訴記者。
據四川美術學院李來源教授回憶,1995年秋,他陪同徐妻廖靜文女士參觀徐悲鴻故居時,廖女士還感慨萬千——從1939年開始,她與徐悲鴻就居住在此。由于日軍頻繁空襲,徐悲鴻先生只好躲進石家花園石崖下,在一個小小的天然防空洞內作畫。
李來源說,如今世面上賣出天價的《巴人汲水》、《巴人貧婦》等大部分徐悲鴻名作,都在石家花園這個防空洞內創作完成。同時,徐先生也把對抗戰勝利的堅定信念融入畫中,《愚公移山》就是典型一例。
未來:或變身藝術中心
17日,記者從江北區創意辦得知,石家花園內這處徐悲鴻舊居正面臨命運抉擇。目前,各方正在論證規劃方案的可行性。
該規劃顯示,新建成的徐悲鴻紀念館,將不僅僅局限于常規性維修保護,而是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意策劃,進而吸引有實力的開發商,將其開發成為一個文化產業支撐點。
“依托歷史資源,以大師之名,力爭打造成我市藝術中心品牌?!苯眳^創意辦蒙建波副主任說,目前,該區正全方位論證,探索打造徐悲鴻藝術中心的可行性。一旦實施,石家花園徐悲鴻舊居將集當代藝術創作、展示、交易、教育為一體,逐步形成區域性文化藝術中心,并帶動形成歷史文化休閑娛樂圈。(何方)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