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大量回流產地宜興 紫砂作者也收藏紫砂壺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9-11-14]
回流后能賣出好價錢 制作者留給自己做紀念或總結經驗
日前,修復完成的潮州古牌坊街正式揭曉廬山真面目,廣東多家文化經營機構進駐其中并舉行多個展覽,其中首屈一指的是仰山樓的饒宗頤書畫藝術展暨毛國強紫砂藝術展。紫砂壺大師毛國強(一粟)首次在廣東舉辦個展,以親手創作的近30把名壺為范本,傳遞正確的收藏理念。
從市場獲悉,向來作為紫砂創制和銷售中心的宜興,近來卻反而成為紫砂壺購買的主力。經營紫砂壺多年的行家朱強成透露,很多回流的紫砂壺在宜興反而能賣出好價錢。其中包括舊時的紫砂壺和上世紀80~90年代宜興大師的作品。
紫砂作者也收藏紫砂壺
毛國強表示,回收的原因,一是大多數工藝師十多二十年前的精品都流出市場,作者通常并未留產品給自己作為紀念;其次是紫砂藝人發展到一定程度后,要回頭看以前,對自己技藝的發展進行總結。他認為,對于收藏者也一樣,必須對紫砂史有深入的了解和總結。
毛國強建議,好紫砂壺有相通之處,一是小壺也要有大氣度,二是工藝完整精細,三是講究細節,如壺要有章有款,以此而顯作者的文化底氣。
另外,他認為,雖然價值也是收藏的標準之一,但是收藏者不要刻意考慮升值潛力,而是要了解紫砂壺以及什么才是好的紫砂藝術:“只要是好的壺,一定能經得起時間和市場的考驗”。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