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河畔發現西漢貴族墓 傳說中的天馬骨亮相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9-11-14]
雅安市漢源桃坪墓土第三次發掘再現巨大發現
只有貴族才可能擁有的博山爐、刁斗、兵器……百余件漢代青銅器在大渡河畔重見天日,古南絲綢之路的輝煌令人驚嘆。昨日,省考古研究院專家一行再次來到雅安市漢源縣桃坪村,對該墓葬群進行第三次搶救性發掘。在長達16.5米的大型貴族漢墓中,傳說中的天馬骨給人們留下神秘猜想。
墓內藏有眾多珍貴文物
昨日中午,記者隨省考古研究院一行驅車6小時,抵達桃坪村十組。昨日發掘的是目前發現最大的一處墓地,長達16.5米的漢墓包括墓室和墓道兩部分。在長8米寬5.1米的墓室里,墓主人遺骸清晰可見,遺骸旁邊是遍布的陪葬品,“包括各種玉器和銅器?!必撠煬F場發掘的省考古研究院考古隊副隊長金國林告訴記者:“這些陪葬品其實擺放在棺木上,棺木腐朽后就落在了泥土里?!?br/>
讓人驚嘆的是,青銅博山爐、銅壺、銅缽、銅盆、銅錢等均保存十分完好,另有六個保存完好的陶罐??脊艑<覐默F場出土的文物,尤其是只有王莽時代才有的“大泉五十”銅幣,和漢代特有的五銖錢,判斷該墓地年代為西漢末年王莽時代。
該墓地出土的“ 大泉五十”銅幣和五銖多達10公斤。
珍貴博山爐 墓主是貴族
就在大家驚嘆這個墓地保存完好時,金國林卻指著發墓南側一個缺口說:“我們在發掘中發現了三個盜洞,墓南側基本沒什么器物了,說明這個墓地曾多次被盜?!毙疫\的是,盜墓賊并沒有耐心掘進,因此才在墓西側留下大量精美器物。
在這個墓地里,博山爐成為確認墓主人的重要憑證。漢朝初期的博山爐大都是銅爐,也有以鎏金或錯金裝飾的高檔器物,只有貴族才可能擁有?!安┥綘t在四川出土不多,尤其是保存如此完好的博山爐,更是少見?!苯饑终f。
據介紹,漢源縣曾在漢武帝時被設為沈黎郡,郡治舊址可能就在桃坪一帶。據漢源文管所一位工作人員回憶,在三次對桃坪墓地的發掘中共出土了三個博山爐。
驚現傳說中的天馬骨
“咋個還有象牙喃?”只見棺室和頭廂交界處,擺放了三根象牙一樣的東西。金國林看后卻笑著說:“這不是象牙,是馬骨?!睘槭裁磿谀估镫S葬馬骨?原來,漢代的沈黎郡還是貢馬的產地。據《華陽國志》等史書記載,漢源境內的渥洼營(今人稱“娃娃營”)出產良馬,被朝廷相中為貢馬,即“天馬”。估計墓中馬骨就是墓主人生前喜歡的良駒,因此將其骨頭陪葬。
據悉,桃坪墓地曾分別于2004年和2006年兩次發掘,經第三次發掘后,發掘面積已達3600 平方米,發掘墓地74座,多為漢墓,也有部分唐宋墓地。由于歷史上的漢源縣為南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相關出土文物對研究漢代四川經濟文化交流具有重要價值。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