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瓷印章《弟子規》
提起篆刻,人們自然就會想起刻在各種石料、木頭、鑄在金屬上的印章,就會想到各種體式的篆字。然而,很少有人聽說過陶瓷印章。淄博市有一位民間藝術家譚玉偉,多年來致力于陶瓷印章的創作,并在去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將著名作家王金鈴先生創作的《奧運賦》制作成了330枚瓷印,將奧運的歷史用中國印的方式完美地表現出來。
方寸間折射文化光彩
多年來,譚玉偉一直從事書畫篆刻藝術的創作。身處瓷都淄博,陶瓷可以說是觸手可及的資源。在別人用陶瓷生產日用品和建筑材料之時,他卻嘗試著用這種資源開辟另一個藝術世界——他萌生了一種想法,能否用陶瓷來替代葉臘石類印材,創造出一種新的藝術效果?
譚玉偉把陶瓷材料固有的特性和葉臘石類所不具備的多種特質,融合進篆刻藝術,這需要多方面的文化因素納入,比如文學藝術、雕塑藝術。這都是陶瓷與篆刻結合后,能夠包容的優勢。他所追求的是把傳統文化的精神巧妙地整合壓縮進方寸之中,使每一件作品都獨具特點,透射出深刻的傳統文化光彩。在這被擴展的文化容量中實現藝術品的唯一性——孤品價值。
陶瓷制印效果如何?譚玉偉認為,從材料意義上說,它與葉臘石各有千秋。葉臘石的篆刻創作可表述為:“天然+人工”,而陶瓷的篆刻創作則應表述為:“人工+天然”。就是說陶瓷印的創作更增加了天然介入后的“二次創作”,為篆刻作品平添了一層更深邃更渾然的色彩。
陶?。河≌碌脑搭^
對于譚玉偉來說,用陶瓷創作印章不是他腦子“靈光一閃”的結果,而是有著深刻的歷史淵源。令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制印的源頭竟然就是陶器。
考古資料顯示,在距今9000多年前的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出現了在陶器上使用拍打壓印紋飾的方法,而具有印章功能的陶拍的產生,更加說明這種獨立的圓形或方形的陶拍,猶如一方圓形或方形的印章,壓印在半干濕的陶坯上,這無疑就成了印章的最初形態?!翱梢哉f,陶與印是相伴而存、相合而生的?!弊T玉偉告訴記者。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