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藏家論道

    陶藝家與火的關系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9-10-31
    標簽:當代陶藝 窯火 個性語言 柴窯 周國楨 收藏 饒中亮

    俗話說,三分做,七分火.可見,火的重要.現在,許多窯口仍然把入窯當作一個神圣的儀式,隆而重之.可見對火的神靈的敬畏.火,在陶瓷燒制過程中的有規律可尋,但更有人類無法掌控的因素.

    現在有一種傾向,是瓷上傳統繪畫的所謂陶藝創作,形、筆、意皆為國畫藝術表現,陶瓷僅僅是一種經過窯火燒成的介質而已。這種創作手法,不單為大多數陶瓷專業的教授,大師們所津津樂道,最近蔓延的一種趨勢是越來越多的其他門類的藝術家參與其中.作為藝術品,當然無可厚非,但是作為陶藝作品,由于火在其形成的過程中的作用降低,或者說沒有盡到其應有的作用,坦率地講,是影響到收藏價值的.

    周國楨教授一針見血地指出:陶藝的制作和裝飾過程,不能立即看到最終效果,往往處于朦朧狀態,只有通過火焰,才能最后顯現真面目,因此要求陶藝家具有多方面的知識,既要有科學的頭腦,又要有藝術的細胞;既要能熟練的駕駛材質、制作過程、燒成溫度的選擇的控制,又要有現代的造型能力,只有在基本上掌握這二方面的知識情況下,才能更好的發揮材質、工藝流程、燒成的特殊作用,現代陶藝這一特殊的個性語言才能得到發揮。中國的陶藝家,多數懂得造型的,不懂得工藝、泥料、制作,燒成是怎么一回事大都不知道;懂得工藝的又不懂得造型藝術,甚至連一點美感修養、美與丑、高雅與庸俗都分不清。當然這里牽涉到一個如何培養陶藝家的問題,是科學和藝術的分家,還是科學和藝術溶為一體?

    從燒成的方式來將,現在大多用煤氣窯,溫度控制比較容易,成本也相應降低,但是它大大地降低了窯火的魅力,即燒成的不確定性.這對釉上彩創作沒有什么不利影響,但是對于釉下彩的表現力就差了許多.而對以窯變為藝術特征的單色釉來講,簡直就是一場災難.以鈞瓷為例子,如果你將氣窯和柴窯的作品擺放在一起對比,你就會發現二者的區別在天壌之間.

    周國楨教授對火的運用,是頗有心得:火是陶藝作品的最后完成階段,沒有火的燒成不能說是陶藝作品?;鹂梢詺У粢磺校ǖ垢G),也可以為你完成驚世之作,所以陶藝家在窯前往往不是驚喜就是哀嘆。作為陶藝作品,進到窯里去,不僅僅是為了燒結而已,而是要借助火的力量,為你產生變化莫測的色彩和效果。

    現在,能夠在陶藝創作中,既能夠發揮材料的特質,有能夠調動火在燒結過程的作用的藝術家,可以說非常之少.因此,有的批評家尖銳地將其上升為傳統陶瓷和當代陶藝術的本質區別.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