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收藏投資

    精美典雅傳神 寶慶竹刻:竹刻藝術耀眼奇葩!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9-10-28



    中國竹藝歷史悠久,歷經漢唐積淀,發展到明清時,已經很是興盛,形成了一定的規模。竹子與玉一樣,是歷代文人騷客鐘愛之物。早在一千多年前,在《詩經》中就有“瞻彼其奧,綠竹猗猗”之句,后來竹子更是成為吟詠的對象。尤其在文人興起的宋朝,竹子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更為重要。蘇東坡有云:“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據載,竹刻藝術發展到明朝中葉時,已形成了以嘉定、金陵、寶慶為中心的竹刻派別。而寶慶竹刻,無疑是其中耀眼的一朵奇葩。

    寶慶地處湘西南,盛產楠竹,自古竹器制作業十分發達,是中國竹文化的主要發祥地之一。這為寶慶竹刻的藝術創作,提供了較好的物質條件。再加上寶慶人杰地靈,歷代大師擅長于將自己的藝術技巧與文人審美情趣融會貫通,從而創造出了無數美輪美奐、具有極高藝術美感和文化內涵的佳作。

    嘉定派竹刻以“高、深、透”為特點,金陵派的竹刻則以“淺浮雕”技法來表現,兩者風格截然不同。寶慶竹刻兼備二者之美,不僅種類齊全,題材豐富,還在淺浮雕與高浮雕存在的同時,又發明了一種新的竹刻工藝——竹簧。竹簧亦稱翻簧、貼簧等,即將竹子去青去節,剝削出竹簧,經煮、曬、碾,壓平整,貼于木胎或竹胎之上,再經拋光打磨,運用不同的雕刻手法在其上雕刻人物、山水、花鳥。其色澤猶如象牙,格調高雅。竹簧雕刻工藝一經問世,即成為達官貴人和文人雅士競相收藏的藝術珍品,并定為清皇宮的貢品和外交禮品。

    寶慶竹刻的藝術品從現今留存的實物資料看,最早的是潘一龍的竹雕筆筒。潘一龍(1563年—1645年)別號云山樵子,是寶慶竹刻創始人之一。從小天資過人,工詩善畫,尤精于竹刻,所刻山水花鳥人物全無刻意,卻形神兼備,自然生動。該時期寶慶竹刻主要流行圓雕和透雕的雕刻技法。寶慶竹刻發展至清朝時,由于竹簧工藝的發明,不僅區別于其他竹藝派別,也使得竹刻的工業化成為一種可能。寶慶竹刻藝人經過幾十年的不斷實踐后,已能夠制造出相當精美的竹制佳器?,F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的“竹簧天地同春壽字盒”、“芭蕉山石貼簧盒”等珍稀藝術品,工藝水平已是相當高超。據《寶慶府志》記載,當時最有名的竹刻藝人李昌元以制竹子食篋和書篋而名重一時,最終成為宮廷專門的竹刻師。乾隆時期,寶慶竹刻進入了全盛期,形式圖案更為豐富而絢麗,制作也更為嫻熟精美,成為中華民族民間藝術的優秀代表。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