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錢幣及古玩展覽交流會 行家"菜鳥"各有看頭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9-10-25]
大小各異的錢幣,泛黃的老報紙,年代久遠的連環畫,各式各樣的古玩……昨日上午,在四川省第二十屆秋季錢幣及古玩展覽交流會上,絡繹不絕的買家擁入文殊坊收藏品市場,討價還價,熱熱鬧鬧。
昨日上午10時許,剛開門不久,攤位就被搶占一空,來晚了的只能擺在大門邊和過道上。藏品中,最多的要數五顏六色的錢幣:有第一代到第五代人民幣,有銅錢、刀幣,有國外的硬幣、紙幣……此外,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書報、畢業證書、糧票等日用品也看得人眼花繚亂。各類藏品的價格大多在幾十元到上千元。一份1967年的報紙的價格是三十元;一些外國硬幣叫價卻高達一百到三百元;10元奧運紀念幣賣到了一千五百元以上。
家住東門的楊先生是一位錢幣收藏愛好者,七年來家里藏品上百件,花費了數萬元,“是愛好,也算是投資”。昨日楊先生來,是要選購幾枚外國的硬幣,他隨身揣著帶電筒的放大鏡。張女士就只能算“菜鳥”了??吹嚼吓f的連環畫,張女士要俯身翻兩頁。碰到茶壺、煙斗等,她更是要撥弄半天,“好多東西我都沒見過,多好玩的”。
文殊坊收藏品市場的曾祥德介紹,這次收藏品交流會集中在昨日和今日,參展的攤位有上百個,遠的有來自上海、浙江、廣州等地的商家。針對此次交流會上較多的錢幣藏品,成都市收藏家協會的嚴映全認為,錢幣這類藏品門類小,參與度高,投資回報率也比較高,但近幾年贗品也很多,收藏者要仔細分辨。 (責任編輯:單曉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