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收藏投資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張丁:手稿收藏 好玩不累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9-10-25



    收藏本是一件自娛自樂的趣事。無奈造假大軍攻占收藏界各個山頭,造假技術出神入化,我們只好向鑒定專家求助。當你面對那些真真假假的所謂鑒寶專家無所適從時,你是否想過離開他們,自個兒還可以收藏點什么?搶救中國家書項目負責人張丁先生有一個答案:收藏手稿,好玩不累!

    同書畫等傳統收藏門類相比,手稿收藏不需要收藏者有專業的眼力來與造假者賽跑。因為目前在國內,手稿收藏還沒有形成一個有規模的市場,贗品相對其他收藏門類少一些。即使有人在造假,由于追逐此類藏品的人相對少,造假者投入的成本較低,技術也不夠高明,手稿造假遠沒有書畫那樣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因此,張先生認為,只要對某類手稿用心鉆研,普通藏家也可以擁有一雙火眼金睛。

    手稿的鑒別說來簡單。從紙張來看,不同時期的紙張一般都有特定的歷史特征。比如幾十年前的信紙上會有某單位的欄頭或落款,那時是鉛字印刷,不像現在油墨打印出來這樣干凈;字與字之間的距離也不像電腦排版那樣整齊劃一。更明顯的是,手稿不像書畫那樣被小心呵護,在輾轉流傳過程中,歲月剝蝕的斑駁印記層層累積地留在了紙頁上。比如蟲蛀的痕跡,反復閱讀、撫摸的留痕,而且年深月久了紙張會像煎餅一樣脆弱,甚至一碰即碎。這些歲月留下的跡象是很難做假的,即使做舊,成本也很高。從字跡上看,也容易辨認。民國時期的墨跡比較沉實,有浸透紙張的感覺?,F在的新墨墨色比較鮮亮、明艷,拙劣的造假還會留有墨汁味。若是幾十年前或者十幾年前的鋼筆字跡,不論是藍黑色,還是純藍色,都比較黯淡,不像新寫上去那么明亮。另外,從行文風格來看,仿品形似神不似。名家手跡一般是隨性潑墨,揮筆間會流露出作者的性情乃至著墨時的狀態,常有修改的痕跡。而造假者模仿時為求形似小心翼翼,行文拘謹、生硬,規規矩矩,往往沒有神韻。當然,這三方面若用上頂級的現代造假技術也不是不可能以假亂真,但是由于不像書畫那樣有利可圖,也就不能吸引造假高手的垂青了。加上手稿類藏品一般價格不高,對藏家來說經濟壓力不大,是一樁省錢省心不累人的買賣。

    同時手稿收藏又是一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趣事。張先生說它好玩,因為手稿蘊含有豐富的價值。

    在張先生看來,手稿本身是珍貴的歷史資料,很有文獻和史料價值。把遺失的歷史尋回家,平民也可以收藏歷史,這是一大樂趣。因為手稿包羅萬象,既可以是作家文稿,也可以是教授講稿、科學家的筆記,甚或老將軍回憶錄、國家領導的批文,所有這些都可以從不同側面還原歷史。

    不管出自名家偉人還是無名小卒之手,張先生說,手稿尤其是書信的第三大魅力在于它浸透了書寫者的情感。今年的嘉德春拍中展出了陳獨秀與胡適等人的通信,研究者也許更加看重信中關于《新青年》雜志籌備時的種種內幕,張先生卻被字里行間流露出的這位五四文學將領的豪邁氣魄深深吸引了。透過這些手寫的文字,可以穿越時空,看到上個世紀初的人們怎樣指點江山,是怎樣的赤子情懷。從這個角度講,哪怕是一封普通的家書,穿越萬水千山,寄托的濃濃情義也是值得珍藏的。張先生將搜集到的部分老書信編輯成一部《紅色家書》,既是一種懷舊,也是對年輕人進行傳統美德教育的生動教材,是對鴻雁傳書時代美好情感的呼喚。

    張先生說,因為手稿蘊含如此豐富的價值,在國外已經成為一門很受重視的收藏門類。目前在國內還未得到足夠關注,可以說還有升值空間,也還有漏兒可撿。況且自己玩得開心,這么一件自在愜意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呢?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