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收藏投資

    20斤糧票換來彩陶 35年后估價最高可達百萬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9-10-25



    藏友抱著各式寶貝前來鑒定 冉文/攝

    昨日,二藝節子活動之一、《收藏中國》重慶站開幕。國內8位頂尖鑒寶專家坐鎮三峽博物館,川渝兩地840多名藏友抱著各式寶貝前來鑒定,結果在1470件藏品中,贗品占了9成。

    “新的!新的!假的!假的!”鑒別中,一位藏友一口氣擺上來四尊青銅菩薩像,青銅器鑒定專家王立軍看后,很快下了結語。

    他稱,這些藏品是臆造,做工低劣,經做舊處理,普通人難以識別。目前河南、浙江等地有多達數千人在生產這類假古董,數十萬人在全國各地推銷,收藏者上千萬人。

    由于聚集了8位國內頂尖專家,昨日前來三峽博物館鑒寶的藏友達到840多人。他們肩扛手提著各式各樣的寶貝,滿懷期待趕來,但最后,絕大部分人都垂頭喪氣的離開?,F場統計,藏友帶來的1470件藏品中,贗品或假貨、新貨,占總額90%以上。

    王立軍提醒藏友,文物收藏需要豐富的知識和實踐,不能僅憑看過幾本書或別人花言巧語就掏錢,應多看少買。

    盡管鑒寶現場贗品多,但在約10%的真品中依然驚喜不斷。其中,來自云陽的黃德福老夫婦,帶來了宋代龍泉窯、晚唐長沙窯瓷器,而晚唐長沙窯罐子,目前市場價值在200萬元以上;來自成都的一位市民,則帶來了新石器時代的箭頭、斧頭等石器、玉器;大坪一藏友帶來一件甘肅馬家窯8000多年前產的彩陶大罐,更讓專家興奮不已。該藏友稱,這彩陶是1974年在嘉峪關當兵時,用20斤糧票從一農戶手中換取,有專家估價市值最高可達100萬元。

    此外,本報去年12月13日曾報道的巴南退休教師祝金國意外收藏的“巴蜀第一劍”,昨日也現身三峽博物館。這柄長達132厘米、8.6公斤重的古銅劍,被專家鑒定為清代制品,估計用于道觀祭祀、鎮邪,非常具有巴渝文化特色。

    據了解,參與《收藏中國》重慶站鑒寶活動,每件藏品須繳費100元,捐助紅十字協會,昨日總共收到14.7萬元,將用于貧窮的白血病患兒救助。

    三峽博物館表示,《收藏中國》重慶站活動將選出10件代表巴蜀文化特色的珍品,送到河南衛視《華豫之門》PK,最終確定出最有價值的一件,再與全國各地寶貝終極PK。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