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甘肅檔案揭示:英國人巴慎思盜掠敦煌文物的內幕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9-10-16
    甘肅省檔案館新近披露,收藏于該館的五份“甘肅省會公安局呈”文件,記載和反映了最后一位外國人巴慎思當年在敦煌千佛洞盜取壁畫彩塑的內幕和始末。

    根據檔案記載,一九三五年,英國人巴慎思以英文版《北平時事日報》特約記者身份,前赴敦煌“游歷”。該報前身為《北京導報》,創刊于一九一七年,到一九三一年由國民黨中央黨部接辦,遂改名,屬中央直轄之黨報。巴慎思攜帶有英國政府頒發并經中國駐倫敦總領事館驗證的游歷護照,和隨同他的兩個人,一名是翻譯,名叫汪銘洲,吉林人;一名是仆役,名叫毛殿榮,北京人。一行三人,于一九三五年三月十二日,由西安抵達蘭州,住進“江蘇旅館”,并于二十二日前往此行的目的地敦煌。

    到了敦煌之后,在觀賞之際,巴慎思“違背條約,暗用鐵器,抱取洞內佳像,竊裝車中”,但他這一舉動隨即被發現,最終被驅逐出境。

    甘肅省檔案館研究員陳樂道說,從“甘肅省會公安局呈”文件中判斷,巴慎思抱取的佳像是洞窟內陳列的雕塑,雖然巴慎思沒有盜走文物,但對文物已造成破壞。從目前收藏的檔案以及文獻中看到,巴慎思是最后一個盜掠敦煌文物的外國人。

    據敦煌研究院提供資料顯示,敦煌莫高窟的“藏經洞”被打開之后,英國人斯坦因、法國人伯希和、俄國人奧登堡、日本人吉川小一郎、美國人華爾納等探險家和考察隊,先后到達這里采用明奪暗搶的手法,騙購并竊取大量珍貴文物,包括文獻經卷、彩塑壁畫,致使五萬件文物長期流散海外,現在這些文物主要流散在英國、法國、俄國、日本以及美國、丹麥、德國等地。 (責任編輯:單曉冰)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