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2009年夏季第五屆北京國際聲樂大師班之邀,著名旅意男低音歌唱家欒峰日前舉辦了一場高品位、高質量的意大利古典聲樂作品音樂會。音樂會的第一首曲目《我多么憂傷》,欒峰用清脆、渾厚的音色營造出一種靜謐、悠遠的意境。
著名旅意男低音歌唱家欒峰對記者說:“西方歌劇傳到中國翻譯成中文演唱,對這門高雅藝術的普及在歷史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上世紀50年代初期和80年代初期,出現過兩次高峰,幾乎可以說是東方的兩次歌劇藝術的啟蒙運動?!?br/>
而現在,欒峰特別抨擊用中文演唱西方歌劇。他說:“有歌詞就一定要用原文演唱,外國歌劇中歌詞的華麗韻味如果翻譯成中文演唱,只能是折煞美感。道理很簡單:就像中國的京劇不能用英、法、德、意語演唱一樣?!?br/>
欒峰早年間曾在多項重大國際聲樂比賽中獲獎,如意大利——吉利國際聲樂比賽第一名,意大利——維羅納歌劇聲樂大賽第二名等,其藝術足跡遍及整個歐洲,他曾簽約于歐洲許多國家歌劇院,主演過數十部世界經典歌劇。鑒于欒峰在意大利歌劇領域取得的成就和為意中文化交流作出的貢獻,2005年意大利總統特簽發授予他意大利共和國騎士勛章。同時還為欒峰先生設立了每年可舉薦3個去意大利留學的獎學金名額。
說到我國的聲樂教育,他相對樂觀地評價道:近年在國內涌現出的一批聲樂新秀們,不僅有良好的聲音條件,并已開始意識到語言和音樂的重要性,但堪當重任的佼佼者與我國幾十萬聲樂大軍相比實在是少得可憐。他說,聽到的好嗓子多如牛毛,但有腦子會唱歌的人卻為數不多,這說明什么呢?說明我們在聲樂教育上還存在著問題,如浮躁的心態、急功近利的思想和無恥的炒作,讓年輕的聲樂學者們已分不清什么是娛樂什么是藝術了……
歌唱家是一個讓人看似羨慕的職業,但每位成功的聲樂家都經歷這樣艱苦的歷程,枯燥的發聲練習,不可逾越的語言門檻,參賽時的競技狀態,唱高音時的心驚膽戰……只有真正熱愛聲樂藝術的人,只有心甘情愿愛上這一行的人,才能攀上聲樂藝術的巔峰。誰先悟其道,誰先得其經。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