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鋪添融資新捷徑 藝術品典當存在成本時間優勢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9-09-14]
在傳統的當鋪里,古玩字畫的典當一直充當著主要業務的角色,但在現代國內典當行中,受到企業規模、藝術品市場成熟度、專業人才缺乏諸多因素的制約,藝術品典當基本處于斷檔的景況。
隨著國內藝術品投資熱的不斷升溫,市場對于藝術品典當業務的需求越發迫切,目前典當行也開始了對該業務的嘗試。
典當行新增藝術品融資捷徑
近些年,藝術品收藏已經成了一項重要的個人投資。順理成章的,市場中對于藝術品融資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不過與藝術品市場的成熟程度不相稱的是,國內的藝術品融資渠道卻仍然非常單一。
目前,我國實現藝術品變現的主要渠道還是拍賣,然而變現的同時這種方式也意味著藝術品所有權的喪失,這也是許多珍愛自己藏品的所有人不能接受的。以藝術品為抵押物的貸款融資方式顯然是解決這一難題最好的途徑,但是國內還沒有一家銀行能夠開展這樣的貸款項目,典當行恢復了藝術品典當的業務,也填補了該市場的空白。
據華夏典當行金融產品研發部經理李春華介紹,在國際上,藝術品融資已經非常發達,而中國內地由于藝術品市場發展時間短,金融支持與藝術品投資尚未良好的結合,存在著藝術品投資需求強卻沒有合適融資渠道的現象,而一個成熟的藝術品市場,金融的支撐必不可少。另外,藝術品典當不僅在藝術品市場繁榮的時候能夠發揮巨大的融資作用,即使市場發生了變化,藝術品典當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在藝術品市場繁榮的情況下,藏家與投資人就希望有更多的流動資金進行投資;而當藝術品市場進入不景氣時期,很多收藏者也能選擇將手中藏品典當出去變做“活錢”。
藝術品融資有成本和時間優勢
華夏典當行董事長楊永介紹,通常來講,藝術品的融資需求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參加藝術品拍賣前“調頭寸”:在參加藝術品拍賣會前可以將已有的藏品典當貸款,獲取資金后可用于參加拍賣的資金,拍下合適的物品并出手后,再把典當的藏品贖回;第二,用于短期融資貸款:對于擁有藝術品的中小企業主來說,可以將藏品作為獲取過渡融資貸款的質押物,待資金周轉開后再將藏品贖回;第三,日常消費:在有出國、旅游、買房等需求的時候,如果手頭缺錢,藝術品也可以成為短期消費貸款的選擇;第四,救急:對于家庭急用錢、有就醫需求的人來說,藝術品在這個時候便能派上大用場。
目前藝術品典當的業務范圍包括字畫(古代字畫、當代字畫)、瓷器、古玩雜項(玉器、銅器、金銀器、竹器、木器、牙器、角器、漆器、景泰藍、服裝)等眾多品類,在典當息費方面,也與一般民品業務息費水平保持一致,即4.7%/月。
對比藝術品典當與拍賣,可以清楚地發現,在短期的融資方面,典當更能夠節省在費用上的支出。凡是在拍賣行成功拍出的拍品,投資者都需要交付一定比例的手續費,拍賣成功通常是10%,而流拍也要支付3%的手續費。除此之外,還需支付17%的增值稅。以拍賣所得20萬元為例,需要支付的費用為20萬×10%+20萬×17%=5.4萬元,而藝術品典當的融資息費為4.7%/月,借款20萬元的融資成本為20萬×4.7%/月=9400元,拍賣所需費用接近典當融資6個月的成本。因此,對于半年以下的短期融資來說,藝術品典當在成本及時間上更具優勢。
收藏融資兩不耽誤
楊永表示,在藝術品典當業務推出之前,曾進行了大量的調查和論證工作,以更好地去迎合藝術品持有者的融資需求。
周先生是華夏典當行藝術品融資業務開通后首個獲得貸款的客戶,他的一幅齊白石的《群蝦圖》經評估獲得了60萬元的典當額度。據介紹,這幅作品是他前幾年花十幾萬元買來收藏的,目前他的企業經營商遇到資金周轉的問題,所以想臨時來典當行融資。周先生表示,不想輕易失去這幅作品,正好有這樣一種新的典當方式,既可以滿足他的資金需求,又不會失去對這幅畫的所有權,等資金周轉開后,盡快把它贖回來,這樣一來“收藏、融資兩不耽誤”。
一些前來咨詢藝術品典當業務的收藏者也告訴記者,盡管暫時面臨資金上的缺口,但并不愿意將藏品變賣,一方面是對藏品有感情難以割舍,另一方面,賣出去也就失去了藝術品今后的升值空間。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