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中國當代藝術的命門在哪里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9-08-24
      當代藝術面臨困境了嗎?

      拍賣行、畫廊、媒體還有買家會異口同聲回答:“是!”

      中國當代藝術有價值嗎?

      批評家、策展人與學者卻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中國當代藝術雖然是地地道道的“中國制造”,卻帶著鮮明的西方烙印,像“春卷”又像“麥當勞”,質疑者因此振振有詞,把當代藝術一度火爆描述成“陰謀”、“做局”;支持者卻不敢理直氣壯,只能說要重建其本土價值。

      中國當代藝術往哪里去?

      不管是眾望所歸的大腕,還是相機跟進的年輕人,相當一部分藝術家失去了方向。

      于是,從專業協會、高等院校,到藝術機構乃至收藏家牽頭主辦的形形色色的“論壇”紛至沓來,同時,各種梳理中國當代藝術30年發展脈絡的大型回顧展、專題展聯袂而至。這些論壇與展覽都瞄準了中國當代藝術的命門。

      問題是,中國當代藝術的命門在哪里?

      從去年秋天與北京保利拍賣公司共同主辦“全球金融海嘯沖擊下的藝術市場”論壇以來,本刊連續刊發了一系列“重建中國當代藝術本土價值”的專題報道,讓知名策展人、批評家、學者就此發表看法,雖然他們關注的焦點、思考的角度、所做的結論不盡相同,但都認為中國當代藝術失去了話語權,表現為批評的失語。

      批評為什么會失語?

      僅以在上世紀80年代與90年代成為當代藝術領軍人物的栗憲庭為例,他用“政治波普”、“頑世現實主義”的概念概括在80年代理想主義破滅后的中國前衛藝術,并成功地將其推向西方美術館與收藏家體系,使中國當代藝術第一次有了市場。然而,他本人卻在接觸了西方美術館與收藏市場這個體制后感到幻滅??梢哉f他是因不知如何面對市場而失語。

      如何與市場共舞?這就是中國當代藝術進入國際市場后面臨的課題。

      雖然今天的當代藝術與10年前已不可同日而語,但類似10前的栗憲庭那樣身為領軍人物的批評家卻再也沒有出現。顯然,對中國的批評家而言,如何面對市場這個令栗憲庭失語的老問題,至今還沒有答案。

      更進一步看,對整個藝術系統的各個環節,不僅是批評家,包括藝術家、美術館館長、學者與媒體,還有畫廊、拍賣行和收藏家,都面臨著這個問題。不管是前兩年在市場火爆中催生大量泡沫,還是在當下萎靡中陷入迷茫與困惑,都是因為沒有學會與市場共舞。再放大來看,如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建設可持續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與社會的新秩序,不也是中國社會所面臨的課題嗎?中國當代藝術應該在解決這個時代課題中發揮獨一無二的作用,批評家也應該有其施展畢生才華的空間。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