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資訊

    藏家捐贈清末手抄本 揭秘當年粵人如何學英語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9-08-22



    “長”譯為“啷”,“缺”譯為“勞士”“貴”譯為“爹”

    漢語“貴”翻譯成英語發音竟然叫“爹”(dear)。昨天,記者在中山收藏家張仲偉先生捐贈的一本清末廣東人學習英語讀音的手抄本上看到,為了學說英語,當年的有心人可真花了不少工夫。

    19日下午,張仲偉捐贈商業、華僑文物資料和李漢超、黃錦釗捐贈蝴蝶標本儀式在中山市博物館舉行。

    儀式上,張仲偉先生將收藏的60多件商業文物資料和華僑書信、紀念品、書刊資料等無償捐贈給中山市博物館。

    粵人“自創”漢英對照

    “謝謝”,英語怎么說?“THANK YOU”!有人為了好記,用中文將其讀音標注為“三克油”。而這種用中文標注英文發音的做法,其實100多年前就在廣東出國的人群中流行了。

    在張仲偉先生捐贈的一本學習英語讀音的手抄本上,記者看到,這本書以常見中文詞組的字數為順序,分為“一字門”、“二字門”、“三字門”以至更多。在每一門內,均用上下行的格式來注釋漢英對照,上面一行為漢字,下面為該漢字(詞組)對應的英語讀音,并沒有英語拼寫。

    比如漢字“長”對應為“啷”,“缺”對應為“勞士”等等。而有意思的是,有些漢字對應的英語讀音很有趣,比如漢字“貴”,下面竟然注為“爹”,實為英語“dear”的發音。

    張仲偉說,“有些漢字是廣東話,而不是普通話,比如說‘平’,普通話應該是便宜,只有廣東話才說‘平’;在清末那個時候,廣東人知道英語拼寫的不多,所以,才有這種方便人們學習英語發音的書?!?

    手抄本從中山民間收購

    張仲偉先生說,這個手抄本是他在民間收購到的?!艾F在把它捐給博物館,作為當年華僑到海外謀生的見證?!彼f。

    張仲偉先生除了向中山市博物館捐贈一批與華僑有關的商業文化資料、華僑書信和書刊資料外,還捐贈了10余件他收藏的華僑朋友贈送的反映僑居地特色的藏品。

    在這些藏品中,有一件藏品煞是吸引眼球,這是一個外形很像人臀部的椰子殼。張仲偉告訴記者,這是非洲國家塞舌爾的特產雙椰子,是一位朋友送給他的,為了讓中山市民了解華僑僑居地的風土人情,他決定把這件藏品和“坦桑尼亞非洲黑木人像雕刻”、“秘魯盤子”等10余件華僑僑居國的特色物品捐贈出來。

    當天,原中山蝴蝶博物館館長李漢超先生也把收藏的300多盒昆蟲標本無償捐贈給中山市博物館收藏。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