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收藏投資

    收藏文革年畫 品位時代獨有的紅色韻味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9-07-18



    有人說,年畫在“文革”時期已經消亡。這句話或許有些夸張,卻反映出了我國年畫發展中的一個重大轉折。

    由于年畫涉及范圍廣,深入百姓生活,所以在新中國成立以后的數十年里,年畫一直被作為一種宣傳工具,為政治和經濟服務。以抗美援朝、“大躍進”、打擊“帝修反”等為主題發行的年畫數以億計。這一時期,由于大批大師級的畫家都不同程度地參與了年畫的創作,因此這一時期的年畫在藝術水平上可以說達到了巔峰。

    “文革”期間,“紅彤彤”的宣傳畫更是完全取代了傳統的年畫。而歷代留下的老年畫,也被當作“封資修”的“黑貨”焚毀了大半。

    “當時新年的門聯大多是一些毛主席詩詞手跡,而畫面的內容基本上都是描繪‘文革’時期各行各業人們的工作、生活風貌,”張文標回憶道,“有的宣傳畫下面就直接標注著‘年畫’兩字。所以并不能說年畫已經消亡,只是其功能已經發生了轉變?!?br/>
    “文革”結束后,這批“文革年畫”被幾度銷毀,留存至今的則成為了海內外藏家爭相競購的收藏品。有的單張年畫市場價高達萬元人民幣,就連刊有此類年畫照片的書刊也身價倍增。

    相反,倒是1976年后恢復創作的“傳統年畫”生命短暫。隨著上世紀90年代各種臺歷、掛歷的出現,年畫漸漸淡出了歷史舞臺。由于存世稀少,它背后的輝煌如今也很少有人知曉。

      張文標也是由收藏“文革年畫”開始,才挖掘出傳統年畫這座寶庫的。上世紀80年代,印制年畫已經采用了現代彩色印刷技術。而傳統年畫則是使用“套印”工藝印刷,也就是以“青、品、黃、黑”,這四種基礎色的疊加,來呈現不同的色彩。這種方法雖然效率很低,但呈色卻別具一番風味。

    張文標就是被這種色彩所吸引,才迷上老年畫的。于是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他就跑遍全國各地的地攤和舊貨市場搜集這些舊紙片。北京潘家園和報國寺是他收獲最大的地方。這里不僅是國內數一數二的年畫收藏市場,也靠近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這兩個年畫生產基地,因此這里往往能找到比較稀有的老年畫精品。張文標的《西廂記》等重要藏品都是在這里覓得的。

    上世紀90年代末,隨著上海老城廂的開發改造,曾經流傳出不少老年畫,張文標也在這段時期從一些老藏家手中收到了一些成批的老年畫收藏。但到了2000年以后,市場上已經很難再找到比較好的老年畫了。

    “清代、民國的東西少了,新中國成立以后的還能收到一點?,F在,好東西大部分都已經集中到幾個收藏家手中了,市面上即使有也價格很高,”張文標說,“‘文革’以前的帶有政治性的年畫,一般價格在上千元人民幣左右;清末民初的普通年畫,價格也在500到3000元人民幣之間;而成套的或清代早期的年畫,價格就是以上萬元計算了?!?br/>
    好在張文標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已經搜集到了大量的老年畫精品。從清代的木版年畫,到清末的石印年畫,再到民國的膠印年畫,張文標的收藏幾乎囊括了每個時期、每個地方、每種題材的年畫代表,儼然是一部系統的編年史。因此,張文標目前正在籌建一座老年畫博物館,將這段被遺忘的歷史重新展示出來,喚醒人們對年畫的記憶。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