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收藏投資

    "中華第一玉龍"曾被當成普通的文物13年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9-05-04



    新石器時代蜷體玉龍,高26厘米,紅山文化,1973年出土于內蒙古自治區翁牛特旗三星他拉(國家博物館供圖)

    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在中國歷史文化中有著重要的地位,被認為是萬靈之長。那么龍究竟是從何而來,歷史上曾經有過龍這樣形態的生物嗎?

    古代文獻對龍的形象有過描述,宋代學者羅愿在《爾雅·翼》引漢王符語說龍有九似。而近年來,在考古發掘中也發現了許多與龍有關的文物遺跡,如山西吉縣柿子灘巖畫上的魚尾鹿龍、安徽含山凌家灘出土的玦形玉龍等,全都是距今約五六千年乃至上萬年的文化遺跡。據此,考古學家對龍的原型又提出了蟒蛇說、鱷魚說、蜥蜴說等;對于最重要的龍首,則有來自熊首、鹿首、馬首、牛首、豬首之說等,其中又以豬首說最盛,這一派學說的依據是大量發現的紅山文化玉豬龍和C形龍,其中的代表便是1971年在內蒙古自治區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發現的“中華第一玉龍”——蜷體玉龍。

    1971年8月的一天下午,該村村民張鳳祥在果林里修梯田的時候,偶然發現了一個仿佛是人工開鑿的石洞,在洞的底部,他摸出一件像鉤子一樣的東西,又硬又沉。開始張鳳祥以為是一塊廢鐵,就順手把它帶回了家?;氐郊抑?,張鳳祥幼年的弟弟以為哥哥帶回了玩具,就用繩子綁起來,在地上拖來拖去。沒過幾天,這“鐵鉤子”竟然被磨出了光澤,張鳳祥才發現這是一件文物玉器,便帶著它來到了翁牛特旗文化館。文化館的工作人員王志富用30元征集了這件文物,辦完入庫登記手續之后,便把它當成一件普通的文物鎖進了箱子里。

    轉眼到了1984年,這一年在遼寧省凌源縣和建平縣交界處的牛河梁,發掘了一座5000年前的古墓,出土了許多玉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古墓主人的胸部擺放著兩個精美的紅山文化玉豬龍。當翁牛特旗文化館負責人賈鴻恩看到這一消息后,馬上意識到,那件被鎖在箱子里的玉器,極有可能是與牛河梁玉豬龍一樣珍貴的文物。于是他立即帶上三星他拉的玉器,奔赴北京,拜訪了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蘇秉琦告訴賈鴻恩,這的確也是一件珍貴的玉龍,是一件重要的紅山文化遺物。終于,1971年在三星他拉發現的玉龍,在被忽視了十多年以后得到正式確認,而且由于它時代早、雕琢精美、形體巨大,被譽為 “中華第一玉龍”。

    此龍造型完美、工藝精湛、古樸自然、遒勁有力、俊逸神奇、神采飄揚,給人以一種昂揚向上騰飛之美感,達到了超凡脫俗、形神兼備的境界,堪稱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不虧“中華第一玉龍”的雅稱。 (國家博物館 劉鈞)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