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敦煌新發現漢代烽燧遺址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9-03-19
    記者3月16日從敦煌市政府獲悉,敦煌市博物館近日在進行文物普查時新發現一處漢代烽燧遺址,因所處地理位置被當地老百姓稱為“一棵樹”而命名為一棵樹漢代烽燧遺址。有關部門和專家進行搶救性發掘,出土了一批文物,其中出土的一枚保存完整的漢代封檢,字跡清晰,上下兩端書寫,左下角題寫紀年,為敦煌歷年調查長城烽燧首次發現,對于探討漢代邊郡符信的種類、形制及使用等問題,具有重要的價值,同時也填補了敦煌文物的一項空白。

    據了解,一棵樹漢代烽燧遺址地處敦煌市小方盤城遺址西南65公里處的敦煌西湖灣窯盆地中部,約40平方公里的范圍內均為堿湖灘,因而在多次文物考察中一直沒有被發現。因千余年的風力侵蝕和雨水沖刷,烽燧倒塌成由北向南的斜坡形。據測量,烽燧殘高1.8米,基礎東西寬4米、南北長4.5米,地面有大量漢代灰陶片。

    一棵樹烽燧遺址出土實物種類較多,絕大部分為低級士吏和戍卒長期使用破損后拋棄的。共發現簡牘19枚;木勺、木篦子、木鏟、木車輪、木楦頭等木器殘件18件;絲綢4件;麻布5件;氈片7件;麻、葦編繩3件;磨石1件;麻、氈鞋底4件,以及皮毛襪、獸骨等物。它生動地揭示了當時屯戍活動的情景,部分實物還反映了西漢時期的生產和工藝水平。

    此次出土的敦煌簡牘中,有一枚保存完整的封檢對于探討漢代邊郡符信的種類、形制及使用等問題,具有重要的價值,是此次出土簡牘中重要的發現。封檢系胡楊木質,長44.3厘米,寬6厘米,厚2.2厘米。正面為一豎長方形,在長方形的上半部中間挖有供纏繩打封泥用的凹槽一個。凹槽上端正面豎書三行,下端并排豎書五行,上端書寫字體較大,下端字體稍小,字跡清楚。封泥保存完整,呈暗紅色,上有篆書陽刻印章。印章字跡模糊不清,辨認約存有四五字。凹槽底部橫向刻等距離三道小槽,為封泥結繩頭處,制作的極為精致、規矩?,F三道纏書麻繩保存完好。

    據敦煌市博物館研究人員介紹,封檢是文書信件表面的一片簡牘,類似今日的信封?!皺z”是夾在文書外面的兩面簡牘。古代的文書,按其上呈與下達的路徑,大致可分為上行文書、平行文書、下行文書。從該封檢文字內容分析看,應是一封下行文書。從該烽燧遺址出土簡牘釋文和所處險要位置推測,出土的封檢是龍勒縣大煎都候官下達至一棵樹烽燧偵候的符信。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