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有發展空間 未來或可被收藏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9-03-14]
電影《梅蘭芳》已經上映,“梅蘭芳效應”依然引發許多話題,近段時間國內知名漫畫家作品《梅蘭芳》也相應推出,引起漫畫界關注。
雖然近幾年連環畫市場持續升溫,但行內人士多癡迷上世紀出版的連環畫,少將漫畫列入連環畫的范疇。
連環畫,也叫小人書、公仔書,其主要特點是圖文并茂、情節和圖文均具有連續性;舊時與連環畫并存的漫畫主要是指單幅的、少幅的、具有諷刺意義和逗趣意味的畫面。但是,在國外沒有連環畫概念,漫畫與“卡通”基本相同。
記者從市場中了解到,大多數連環畫收藏者并不認同當代漫畫屬于連環畫,他們收藏的對象基本是上世紀50~90年代的連環畫。而主要出現于上世紀60~70年代的漫畫一樣受這些連環畫熱衷者的喜愛,主要是存世量更少、有史料價值。
當代漫畫成藏品條件未成熟
當代漫畫并沒有被提升到收藏的層面。漫畫家盧延光認為,舊時的連環畫是當時主要的文化載體,集中全中國主要的名畫家不計成本地創作,競爭激烈、創作感情投入,精品多;當代的漫畫多為商品,受市場化影響大,作者要考慮投入產出。
其次,舊時的連環畫已經經歷了時代的考驗、淘汰,被時間所認可。而且,他還提出連環畫或漫畫的創作者在自創上難度大、開拓空間小也成為限制漫畫發展的原因。
縱原市場的資深行家巫先生就認為當代漫畫雖然被年輕人喜歡,但是要形成收藏市場,需要具備發行量少、有炒作力量、需求量大幾個因素,當代漫畫成為收藏品的條件遠未成熟。
巫先生也肯定了漫畫成為收藏品種的可能性,因為就像連環畫對于目前的收藏者來說,漫畫未來也可能成為目前的年輕一代的懷舊對象。
不過,巫先生也提出,當代年輕一代面對的文化載體很多,而漫畫界要有所突破也有難度;漫畫未來能否在收藏市場上走得更遠還是未知。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