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云變幻:2009年中國藝術品市場走勢試析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9-02-17]
一、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分化加劇,出現了禮品市場與投資市場的二元構成。市場調整與金融風暴沖擊的雙重作用,使原本脆弱的中國藝術品市場出現了“擊鼓傳花”式的恐慌,信心受到很大的打擊,市場規模下行較大,投機的非理性泡沫不斷被擠出,禮品市場的份額及主導地位得到強化,理性的投資市場在艱難中固守,并由此產生了中國藝術品市場二元結構。在中國藝術品市場二元結構的形成中,雙重的壓力導致藝術品市場中禮品市場份額持續壯大,并在一定程度上支撐并推動藝術品市場的發展,這種現象不能不引起人們的關注。禮品市場一股獨大以及投資市場成長規模受阻,使市場結構無法優化,這對中國藝術品市場來講并非福音。中國藝術品市場的深度回調,使中國藝術品市場進入了二元結構的業態。
二、中國藝術品市場主體發育面臨新的困境,市場體系與機制的發育形成面臨巨大挑戰。市場主體不能持續有效地發育,那就意味著市場體制及市場機制無法形成,中國藝術品市場成長壯大之路就會遙遠而又漫長。作為中國藝術品市場主體的畫廊(店)增速下降、數量減少、經營狀況向惡的局面,讓我們不得不面對這一無奈又嚴峻的狀況。
三、藝術品市場中五大板塊相互消長與拉動,新的熱點在理性中形成。五大板塊的排位不斷發生變化,原來的排序是中國近現代書畫板塊、中國古代書畫板塊、陶瓷雜項板塊、油畫雕塑板塊、當代藝術板塊,而目前的排序是油畫雕塑板塊、當代藝術板塊、中國古代書畫板塊、陶瓷雜項板塊、中國近現代藝術板塊。油畫雕塑、當代藝術從末流板塊而進入主流板塊結構,這種現象如無大的變局,會持續一段時間。在藝術品市場中,以上述五大板塊的經營格局,中國古代書畫板塊在不斷上揚中進入了一種理智、平穩的發展期。油畫雕塑板塊開始從末位走向主位,其風頭前兩年已壓倒國畫,油畫雕塑板塊成為主流板塊成為事實。陶瓷雜項板塊在近幾年主要是以元、明、清三代的瓷器為主。由于在內地、香港幾家拍賣公司要以明代的官窯器為主拍對象,致使明代的官窯瓷器有所拉動,明清二代官窯瓷器已經在高價位上揚,一些普通民窯的精品瓷器并沒有太多增長。在陶瓷板塊中增長速度較大的是“后三朝”(咸豐、同治、道光)官窯,雜項類的其他精品也在不同程度地上揚。古代及近現代書畫兩大板塊要么下滑,要么有精品才能成為看點,這種局面還會存在。在過去兩年,中青年繪畫作品開始全線飄紅,但進入2008年下半年以來,當代藝術板塊在理性地調整,真正盤點當代藝術還要過一段時間,寒冬的到來似乎已成事實。影像版畫作品零散地在各大拍賣公司上拍,但成交額差強人意,可將影像版畫板塊作為一看點。但隨著金融風暴的持續,當代藝術的增速會有較大下滑,中國近現代書畫板塊、中國古代書畫板塊會乘機收復一些失地,當然新看點與新趨勢的形成,也會使藝術品市場的格局又面臨一些新的變數。
四、藝術品資產化提速。在世界范圍金融危機的沖擊下,資產的迅猛縮水使更多的人們在關注中國藝術品的增值保值作用,在資本的逐漸聚集中,藝術品市場資產化、資本化的勢頭已經呈現,成為中國藝術品市場的一個新的方向,不斷進入國家層面的議事日程。由于缺乏權威機構的評估系統和評估標準,我國金融資產與藝術品的結合問題一直未能順利進行,藝術品監督管理機構的重要職能就包括解決這一藝術品資產評估問題,即突破藝術品資產化的瓶頸。文化部門已與財政部門就此問題進行銜接并已獲得階段性進展。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