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市場冷淡開市 節后開門生意慘淡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9-02-05]
奧運會過后,收藏市場經歷數月冷清,在金融危機影響下更是雪上加霜。據了解,春節前后本是每年的銷售旺季,但今年的春節商家卻日子難熬。昨(3)日記者在凍青樹和送仙橋收藏市場調查發現,與去年春節相比,今年春節期間的營業額下降了四成以上;也有商家因為市場整體價格暴跌,身家瞬時縮水40%—50%。
商家:節后開門生意慘淡
送仙橋收藏市場鏡寨堂的老板汪泉表示,春節一般是禮品消耗的旺季,但今年的銷售確實令商家非常失望。汪老板說:“去年春節生意好,我初一早上就開門做生意,除了成都本地藏家,還有許多游客來淘東西。今年春節我休息了8天,今天第一天開門,到現在還沒有成交一筆?!?br/>
汪老板介紹,在春節前為了套現,許多商家都開始低價銷售藏品。去年同期標價為8萬元的一對黃花梨的圈椅,現在的價格降到了4萬左右;一塊半張名片大小的清中期青白玉玉牌,去年春節時店家咬死3萬元不松口,現在只要1.8萬元就可以成交;一串老的珊瑚珠項鏈,去年還至少要賣8000元,現在的價格才3500元……
跳水:低價銷售并不虧本
對于藏品價格“跳水”,藏家似乎并不買賬。正在凍青樹收藏市場挑選錢幣的諸先生說:“對于從事古玩生意的商家來說,店里有幾年甚至10年的存貨一點不出奇。只要價格沒達到賣家的期望,根本不會出售。因此只能說現在市場不景氣,商家利潤少了,但他們絕不會虧本?!?br/>
成都收藏家協會副會長周錫光也證實了諸先生的說法。周會長介紹,一對北宋時期的龍泉窯五管瓶,上世紀90年代中期的價格為2萬元左右,2000年后飛漲到20萬元以上,雖然現在降到七八萬元,但是如果賣家是在上世紀買入的,即便是“跳樓大甩賣”,利潤也是翻幾倍的。
周錫光認為,目前成都收藏市場確實受到全球金融危機影響較大,生意蕭條,拍賣品藝術種類和數量明顯減少,購買氣氛與成交額下降,但是中國古代、近現代書畫所受的沖擊不算太大。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