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文物全集編纂大功告成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8-12-16]
歷時十數載,集合多位專家學者畢生鉆研的功力,商務印書館編纂的《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跨世紀文化工程,已經大功告成。該全集由一九九五年出版第一冊,至今年全套齊集共六十冊,編輯過程殊不簡單,讓人得以飽覽深藏故宮內的文化瑰寶,認識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故宮國寶百里挑一
打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商務印書館已開始與北京故宮博物院展開合作關系,初時出版有《紫禁城宮殿》、《國寶》、《清代宮廷生活》等圖冊,至九十年代初,當時的商務印書館總編輯,現任董事長陳萬雄,決定展開一項跨世紀的文化工程,就是把故宮里的珍貴文物,有系統及全面地收錄成書,并邀請故宮博物院的專家學者作詳細介紹。
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董事兼總編輯張倩儀表示,《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六十冊(下稱《故宮全集》),收錄了故宮內所有一級及二級甲等文物,以及具獨特性的其它等級文物,合共約一萬五千件文物,是最全面、訊息量最豐的故宮文物出版。她說:「故宮收藏的文物共一百五十萬件,《故宮全集》收錄其中一萬數千件,可說是『百里挑一』。其中很多都一直深藏宮中,沒有拿出來展覽,又或者數十年才展一次,有些在《故宮全集》中更是首次曝光。
談到編輯的艱辛過程,她說:「有些文物,研究得很少,都為了全集而去作研究,例如宮中有很多尺子,大家都不知用來做什么,后來要找到數學及天文專家來解答?!古臄z過程就更加艱巨,她說:「有些大型的文物,要搬到戶外拍攝,亦要等到陽光好的日子拍攝,但要申請拿出一件文物并不容易,必須經過很多的手續和程序?!?br/>
拍攝專業解說嚴謹
最令她困惑的是應文字先,還是圖片先?她說:「因為藏品太多,文字專家會覺得最好有圖片作依據,但面對數量龐大的文物,應從何拍起,又最好先有文字,以進行重點拍攝,最理想是專家與攝影師一同在場,邊介紹邊拍攝,但這是不可行,因為每天可拍攝的文物數量不多,一日最多可拍到四、五件,不可能專家天天都在場??!」
而且,今次編輯的是一本歷史性圖冊,資料訊息絕對不能錯,她試過發現圖片中的文物被倒置了,因而要重新拍攝過。她更因而成為了「問題中年」,她說:「編輯要不斷問問題,因為有些內容專家學者可能覺得很顯淺,不用加以闡述,但其實一般讀者未必了解,所以,我要不斷從讀者的角度去問他們問題,可說是『打爛沙盆璺到篤』?!箤<覀兌急凰龁柵铝?,以后寫文章時,都特意寫得詳細些,以免被她追問呢!
專家學者擔任顧問
故宮博物院科研處處長、書畫專家余輝,是總編委之一。他表示,參與今次編纂工程的專家中,有不少是八十歲以上的資深學者,有些甚至現已離世,有些被邀請為顧問,他們是「真顧真問」,例如有一幅《金陵諸家》卷中的一個字出現疑問,便邀請了著名書畫家啟功來監定。全集的編輯過程,務求內容都忠于清宮的記載,文字的資料都經過各專家一致的認同。
在攝影上,全集內的圖片堅持用菲林拍攝,由國際級文物攝影師胡錘擔當拍攝重任。余輝說:「在現今大部分圖冊都以數碼拍攝的年代,這套全集堅持以四乘五膠片拍攝,以保持高水平的清晰度與色彩的準確度?!?br/>
商務印書館董事長陳萬雄表示,《故宮全集》的出版,一方面可把故宮文物以文字及圖片記錄下來,另一方面亦為中國未來藝術文化的發展,提供豐富的素材。他認為:「所有接受過大學教育的中國人,不論是哪里一個學科,都應對中國傳統有一定的認識和修養?!顾f:「你看所有在國際上知名的建筑師、設計師或作家,如貝聿銘、金庸等,他們的創作背后,都有豐厚的文化內涵作底子?!?br/>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