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遺址首次發現船棺 戰國尸骨血紅血紅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8-10-24]
金沙遺址最新考古發現說明,戰國時期古蜀國依然繁榮
三星堆是古蜀文化的鼎盛時期,其后的金沙是其燦爛文明的延續,但呈現下坡路之勢。那在秦滅蜀之前的春秋戰國,金沙文明究竟是啥樣?昨日,金沙遺址區又一全新的考古發現給出回答:戰國時期的金沙文明依然繁榮。在位于金沙遺址區的黃忠村發現的大型宮殿建筑遺跡、灰坑、陶窯及28座墓葬,年代囊括西周、春秋和戰國,其中尤以7座戰國墓葬最為豪華。該發現非常確切地證實金沙文明至戰國時期依舊“瘦死駱駝比馬大”。
奇特葬俗 鮮紅朱砂表達復生
發掘點位于金沙遺址區內東側,聚集在這里的28座墓葬盡管年代上與金沙遺址相差了600多年,但與先前出土的古蜀宮廷建筑遺址僅百米之遙?!霸摰攸c北部和南部均發現了大型宮殿建筑遺跡及大量墓葬、灰坑、陶窯等遺跡,出土大量較為豐富的陶器、玉石器、青銅器?!苯鹕尺z址工作站站長周志清介紹,發掘工作從2008年9月1日開始,截至目前共發掘了800平方米。
在所有墓葬中,以編號M2725的戰國墓最為特殊。這是一座同穴雙棺(船棺)墓,墓穴東西兩側都有熟土二層臺,西室西側二層臺上隨葬大量鹿骨和殘陶片,墓主頭枕4件尖底盞,胸部安放有一磨石,東室的二層臺上隨葬1個殉人。令人驚奇的是,兩位墓主尸骸周圍泥土都呈現出鮮艷的紅色,“這是葬時墓主全身都被撒上了朱砂,朱砂代表血液,表達出當時古人對復生的強烈愿望?!?br/>
測DNA 明確金沙先民差異
自三星堆“王朝”之后,(商末)古蜀開始從頂峰走下坡路,直至被秦所滅,“但長期以來,因為沒有佐證,春秋戰國時期金沙文明到底是啥狀態,一直沒有明確估計?!比缃襁@些似乎明晰起來,朱砂、獸骨、青銅器、玉石器……這些出土器物都是金沙祭祀風俗中的重要組成元素,而發掘點距離金沙文明的“宮殿區”又如此之近,皆為這7座戰國墓葬打上了“金沙”標簽,“現在可以比較有把握地說,即使處在衰敗期,金沙文明在戰國時期依舊足夠繁榮,春秋戰國時期金沙居民很可能仍活躍于該片土地上?!?br/>
周志清進一步解釋說,戰國時古蜀人能制造船棺,盡管是小型船棺,依然能生產大量青銅器和陶器,都彰顯了當時以成都平原為中心的古蜀文明生產力大部分保留。此次發現的戰國墓葬中骨骸還有身高達1.8米的墓主,足以說明當時金沙后裔的生活水平不低。
周志清認為,這批墓葬的發現與研究將有力地拓展金沙遺址文化的內涵與外延。下一步,考古工作人員將對墓葬中骨骸取樣進行DNA測定,明確其與金沙早期先民DNA的具體差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