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市區發現萬平方米古遺址 內有唐宋時期瓷器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8-10-14]
10月8日,巢湖市人民路商業步行街改造工程南端驚現數萬平方米古遺址,目前已得到該市文物管理所考古人員確認。這一古遺址的發現,為研究巢城的歷史沿革及位置演變提供了詳實的考古依據。
國慶黃金周期間,人民路商業步行街改造工程施工人員在樁基施工中發現,在該市原人民劇場位置附近,離原地面約五六米深處有幾塊體積較大的棺木,認為該處可能有古墓,遂與市文物管理部門取得聯系。市文物管理所考古人員當即趕到現場勘察,并對此進行了確認。
8日上午,該市文物管理所考古人員對該處墓葬進行發掘清理,考古人員發現遺跡的范圍越來越大,甚至在原居巢區武裝部位置發現了大量精美的瓷片??脊湃藛T隨即再次擴大范圍進行調查、勘察,并最終確認人民路南端下面基本全部都是古代遺址。這一發現讓現場的考古人員驚訝不已。
經勘察,原來認為是墓葬的該處應該是一處古代的灰坑,坑內既有古代的生活用品陶罐的殘片,也有古代的建筑材料扳瓦、筒瓦、瓦當的殘片,甚至還有動物的骨骼。據該市文管所所長錢玉春介紹,在原居巢區武裝部位置發現的大量精美瓷片,從制作及燒成工藝上看,時代特征非常明顯,應當屬唐宋時期的瓷器,但該處灰坑內的陶片及動物骨骼,時代特征不明顯,可能是唐或更早時期的遺物。
錢所長說,從巢城的地下文化層的堆積可以看出,史料記載巢城始建于唐代是可靠的,從唐代到清代的文化層的堆積十分清晰,那么在宋代遺物和明代遺物之間存在著3.5米的土壤堆積,應該是一次大的人類活動造成的。根據史料記載,明代時巢城曾經進行過大規模的城區防務建設,包括護城河的開挖以及城墻的修建,初步推斷明代巢城在開挖護城河時,取土堆積于城墻內,使城內地勢增高到現在的高度,這樣有利于防洪和御敵。目前巢城仍殘留著部分城墻,可以明顯地看出城內的地勢高出三四米,其中一部分就是明代修筑的。
早在今年7月12日,該市文物管理所就組織人員,對人民路商業步行街改造工程商之都巢湖商場北側(原市財政局段)樁基工地發現的一座漢代墓葬及一口漢代古井進行了發掘清理,并且發掘出土了包括漢代雙系罐、漢罐及陶罐在內的13件文物。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