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可裝飾又會升值 家居收藏有巨大市場需求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8-06-14]
十幾年前,一名藏友以“筍價”3萬元買到一幅關山月的作品,在家掛放多年,近期拿到拍賣市場,估價60萬~80萬元,竟然10余年間翻價20倍以上!這樣巨大的無意識收益讓炎德體會到家庭收藏字畫的妙處:“不過分在乎升值,而重在裝飾,長時間收藏有可能達到裝飾、收藏、投資三者的結合?!?
家居收藏有巨大市場需求
熟悉市場的炎德認為,收藏市場像一個金字塔,最基礎和最大的部分是具有一定資金能力的普通收藏者,他們將以家庭為單位逐漸對市場表現出關注,并嘗試性投入。他指出,在美國,藝術品投資的每年復合回報率為12.6%,而股票則為11.7%,藝術品的整體表現優于股票的整體表現。這一點成為吸引家居收藏者的重要因素。
通過調查市場,他發現,這些將興起的家庭型收藏者有幾個特點:對藝術品不夠了解,仍在藝術品市場門檻之外;對藝術品升值潛力有渴求,但藝術品對于他們來說實用價值也很高,即裝飾家居,以展示品位;對不同藝術形式都有一定接受能力,但更集中在繪畫上,對書法較敬而遠之;追崇嶺南畫家作品,以花鳥、山水為主;較接受暖色調作品,特別是中式家具、西式家具俱適合的繪畫;不刻意追求大名家,但希望至少是中小名家;以當代作品為主,也接受部分近現代作品;多喜歡小件作品,適合擺設且成本較低;中國畫和油畫都能接受,主要關注題材、色調、價位。
他總結說,對于廣州的年輕中產家庭來說,3萬~10萬元/幅的價位是大多數收藏者可以承受的范圍。他表示,對于界定為家居收藏的收藏者來說,收藏數量不多,可能1年或數年只買進1幅畫,沒有習慣性投入,可能愿意花3萬元~10萬元的價格買一幅喜歡的、有升值可能的作品,甚至以之為家庭理財的一部分。
按收藏者的喜好看,可選擇的主要是中國畫、油畫兩種。在炎德看來,學術代表一切,因此美院、畫院的年輕一代畫家作品最適合收藏,比如目前較活躍的李東偉、張彥、安林、方向等畫家;收藏者除了關注本土藝術外,也可以放眼全國的新興畫家,如王明明、張富君等。而來自學院的年輕油畫家較為務實,作品價格還不高,收藏投資風險小。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