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漢府街下挖出六朝宮城遺址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8-05-07]
原南京漢府街長途汽車站地塊再爆重大考古發現:沿長江路一線陸續發掘出六朝宮城遺跡,“可以初步斷定一街之隔的總統府就是宮城的最核心部分,皇宮的內廷!”一位專家私下向記者透露。
一段墻體露出水面
昨天中午,記者從東箭道進入這處工地,眼前一片積水,向長江路方向走去,記者爬上連成一片的土堆,大面積的挖掘現場沿圍墻排開,遠處水泵正在不停地抽出積水。
西北角的一處探坑面積最小,施工面距地面約1.5米,在開挖的土層中隱約現出磚墻,坑內已滿是積水,水面已被浮游植物覆蓋,無法判斷水深。
中部一處探坑剛剛現出雛形,約有一籃球場大小,劃分為4塊,當時正有工作人員蹲在一角清理,面對記者的詢問,他敷衍說“要蓋房子了”。
靠近梅園一側的探坑面積最大,兩根水管正在抽出坑中的積水,其中已有一段磚墻顯露,為“東南-西北”走向,約3米長,其前方又有一處長條形土墩被保留,隱約可見堆砌的痕跡。由于基部被水淹沒,無法看到全貌。
不過很明顯,這處探坑已經現出端倪。
曾有小鐵路出土
據記者了解,漢府街是南京地下文物的重點埋藏區,早有專家推斷六朝宮城很有可能就埋藏在此。春節后考古隊正式進駐展開工作,最初預計勘探工作至少需要持續兩個月。
3月初,考古隊在東北角一探坑中發現一段鐵軌,大約2米長,被認定為“寧省鐵路”的一段,即坊間所說的“小鐵路”,當時所設督署一站就在總統府一帶,有專家認為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就是從下關乘小火車直達督署站(后稱國府站)進入總統府就職的。
目前,這段鐵路已被易地保護。
發現民國時期的鐵軌是考古隊員意料之外的,因為他們此次發掘最主要的任務是尋找與六朝宮城有關的遺跡、遺址。
不過小鐵路的發現實屬“副產品”,專家告訴記者,學術界對六朝宮城及御道區有大致的判斷:東至太平北路,北至北京東路,西至中山路,南至珠江路,漢府街正在這一范圍內。
但由于長江路、中山東路沿線寸土寸金,多數地段早已高樓林立,不可能再進行考古發掘,漢府街車站原址很可能是探尋六朝宮城最后的富礦。
總統府是宮城內廷
露出水面的一段磚墻到底是什么?
一位不愿具名的專家告訴記者,之所以判斷為六朝遺址,磚塊的規格最有說服力,“露出水面的那段磚墻的走向和南京圖書館新館工地出土的相呼應,規格也相當,比常見的明朝城磚小很多?!?
他不愿具體分析,不過還是向記者透露,隨著近年大行宮一帶考古發現不斷,六朝宮城的方位一步步被確認:
太平北路與珠江路交界處發現大量六朝遺物、遺跡——說明這一帶很可能是六朝宮城所在地;早年六朝宮城在東南大學一帶的說法被否定。
總統府西南角工地則發現六朝御道,與隨后在南京圖書館新館施工中發現的御道遺跡呼應,僅隔長江路;而此間總統府門前地下車庫工地又出土了精美的瓦當、滴水等建筑構件——六朝宮城就在總統府景區之下。
而此次東箭道的發現則證明——總統府就是當年六朝宮城的內廷所在,為宮城的核心區,從孫權開始,先后有東吳、東晉、宋、齊、梁、陳等6個王朝的數十位帝王在這里生活,并統治著長江以南的半壁江山。
有專家認為,位于鬧市的六朝遺址是南京城市發展的重要見證,相關部門應該有歷史的眼光,盡量就地保護。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