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鮮卑祖居嘎仙洞內發現石窟遺跡“盝頂龕”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8-04-09]
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鄂倫春旗的古代民族鮮卑人祖先居住的石室嘎仙洞內近日發現未完工的雕鑿建筑遺跡,經專家認定為“盝頂龕”。這是繼嘎仙洞發現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祭祖石刻祝文后又一重大發現。
據了解,“盝頂龕”是大佛窟的一種窟頂設計,形狀為古代青銅器中的食盒“盝”,上沿小,下沿略大。嘎仙洞內的“盝頂龕”在洞頂,寬約4米、長約7米、深約0.5米,四角清晰,是一個未完的雕鑿建筑設計。
嘎仙洞位于大興安嶺北段的一條山谷之中,地處呼倫貝爾市鄂倫春自治旗境內,是鮮卑人留下的最早的石窟遺跡。嘎仙洞為天然花崗巖山洞,洞口略呈三角形。洞內宏偉寬闊如同大廳,南北長近百米,東西寬20米至30米,穹頂高大,面積2000多平方米,可容納數千人。
上世紀80年代,原呼倫貝爾盟文物工作者米文平等人在大興安嶺北部的嘎仙洞內發現了北魏太平真君四年石刻祝文,證明嘎仙洞就是中國古代文獻所記載的北魏拓跋鮮卑祖先居住的石室舊址。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