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泥人”面臨失傳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8-03-11]
近日,由無錫惠山泥人大師喻湘漣、王南仙捐贈的“五虎將”、“蟠桃會”等180件套栩栩如生的作品,正在南京博物院展出,前來觀展的人發出驚嘆,更有不少參觀者當場解囊?;萆侥嗳?,這項瀕臨失傳的民間工藝重新引起人們的關注。
制作惠山泥人學習時間長、經濟效益低,兩位大師從泥人廠退休后就再沒有拜師學藝的徒弟,這項民間技藝曾一度面臨“失傳”。
前不久,記者來到無錫市民間藝術博物館三樓的泥人大師工作室。5位20歲出頭的年輕人正在一絲不茍地進行白描練習?!鞍蜒逋χ?,正確的姿勢很重要?!庇飨鏉i指點這些初次接觸泥人藝術的年輕人。無錫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鄒偉康介紹說,3年內,政府將出資35萬元,每月補助大師1000元,補助藝徒800元,學徒期滿考核合格并能承擔起承傳職能的,由相關單位正式聘用,并與其他職工一樣,享有醫保、養老等待遇。
無錫錫繡工藝家趙紅育說:“手工技藝的傳承不像基礎學科一樣有章可循,它必須以人為載體、以言傳身教的獨特方式傳承??墒悄壳按髱焸兊纳娑甲陨黼y保,徒弟又如何維持基本生活呢?”
2006年,惠山泥人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兩位老人也成為該項目的唯一代表性傳承人。去年開始,政府每年給兩位老人發放4萬元的傳藝補貼,無錫市文化局通過招聘考試為老人招收了9名具有美術基礎的大學和大專畢業生做學徒,每月發給學生1000多元的工資。時隔20多年,做阿福的老藝人王南仙終于盼來了她的9個學生,其中兩位還是大學生呢。
目前,我省共有37個項目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省財政每年安排4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非遺”搶救保護;全省31位代表性傳承人每人每年收到3萬至5萬元的傳承資助?,F在,除了惠山泥人,錫繡、宜興紫砂、剪紙在內的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都有了自己工作室,不但可以安心創作,還能手把手、口傳心授帶徒學藝。
“政府的扶持是必要的,但并不能根本性解決問題?!蓖瑫r身為無錫市政協委員的趙紅育說,民間傳統藝術原本的生存要素正日漸缺失,這是惠山泥人乃至全國各類手工藝術品生存環境惡化的根本原因。許多業內專家也指出,政府部門應幫助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開拓市場空間,在政策上加以扶持。有了適度的市場規模后,逐步開發新品種、新工藝和新技術。扶持那些只懂本門藝術而無商業概念的藝人們探索出一套切實有效的、適應市場客觀環境的經營機制,從真正意義上實現手工藝術品的商業化,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拯救瀕危的民間工藝。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