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7日,鎮海區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隊在九龍湖鎮孫家村的一幢廢棄小房內,發現了一座146年前埋葬鄭氏十七房先祖寧波早期錢莊業巨子鄭浦山的墓址。這一發現,揭開了鄭氏十七房寧波錢莊業巨子鄭浦山四代經商之謎,為研究寧波商幫文化提供了珍貴的實物史料。
該墓長6.3米,寬6米。墓面底座條石長6米,墓碑高1.70米,上書:清敕授儒林郎誥封奉直大夫晉贈資政大夫浦山鄭公暨德配孔夫人之墓,世姪陳勵拜題。兩側條屏鐫刻:“一安簪花成上格,百年帶草茁新枝”,由朱莘耕拜題,墓面通體為紅砂梅園石制成。兩旁軒子精雕八駿騰躍圖和八獅戲球圖浮雕,雕刻完整,形象栩栩如生。墓穴被鏟平,但墓面整體完整,被村民用作小屋墻體建筑。
鄭浦山生于乾隆丁亥年(1767),卒于道光己酉年(1849)。名德標,諱錦章,字建霞,號浦山,鎮海澥浦鄭氏十七房人。他自幼聰明,穎比長念,長大后棄儒學賈,21歲時繼承父業經營漁鹽業,后在寧波設錢莊,成為寧波早期錢莊業巨子。他發跡后,在十七房蓋起了大批宅院,并樂善好施,1817年敕授儒林郎,后又誥封奉直大夫,晉贈資政大夫布政使司經歷(二品官)。
鄭浦山的四子鄭勛、五子鄭熙繼承祖業,“屹然為甬江砥柱二十年”,成為甬江錢莊業的領銜人物。
鄭勛座鎮寧波“以綜其綱,益獲利無算”,五口通商后鄭勛開設的寧波錢莊蓄資達數千萬。鄭勛曾出巨資為浙江籌軍餉,為重建上海四明公所、杭州四明義園、創立寧波文仁局捐銀10000兩,為抵御太平軍護守郡城,捐巨資創立“寧波保衛局”,為掩埋道旁遺骨、周濟孤寡困乏者、建寶田莊捐田200余畝。咸豐九年(1859)鄭勛被咸豐帝誥授資政大夫,敘議道貌岸然臺鹽運司運同銜加五級。(鎮海區文管會)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