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大豐出土我國最早黃金貨幣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7-12-18]
江蘇省大豐市出土的21枚金幣,日前經江蘇省文物局專家組鑒定,確認為戰國時期楚國的“郢爰”(“郢”為楚都城名,“爰”為貨幣重量單位),距今已有約2500年歷史,是目前我國發現的最早的黃金貨幣。
據江蘇省文物局專家介紹,這些“郢爰”出土于大 豐市劉莊鎮友誼村,大小不等,厚度相同,計重175克,上面戳蓋方篆體陰文“郢爰”印記,為戰國時期楚國流通的黃金貨幣。
江蘇省文物局專門組織的專家組在對這批出土文物鑒定后認為,這批“郢爰”出土地點明確,且經過鏨鑿,是經過流通使用的“郢爰”,對研究戰國貨幣“郢爰”使用方式具有重要價值。此前,江蘇曾于1982年在盱眙縣出土過“郢爰”,為長方形整版,未經切割流通。
“郢爰”是一種稱量貨幣,形制有兩種,一種是正方形或長方形的金版,另一種是扁圓體的金餅,以前者為多見。使用時根據需要將金版或金餅切割成零星小塊,然后通過特定的天平稱量進行交換。因而出土的楚金幣,大多為零星碎塊,大小輕重相差懸殊,經過流通的“郢爰”能明顯看出曾被切割過的痕跡。戰國時期黃金的流通限于上層社會,而且只在國間禮聘、游說諸侯、國王贈賞、大宗交易時才使用。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