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當代國際藝術節開幕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7-09-27]
隨著9月19日“藝術北京2007當代藝術博覽會”拉開帷幕,正如“藝術北京”希望本身能夠成為博覽會、雙年展與藝術節的相互結合,其主體展、專題展、外圍展也陸續登場,使當代藝術進行更加深入的學術探索。9月22日在北京可謂 “當代藝術外圍展聯姻”,記者前往環鐵、798、草場地、酒廠、宋莊等藝術區,正上演著各種開幕慶祝、現場活動和專為眾多藝術愛好者舉辦的特別聚會。
22日下午2點在草場地藝術區三影堂攝影中心舉辦了2007北京當代國際藝術節(DIAF)開幕式,據黎靜介紹,全北京將連續舉辦三周的現場活動和藝術展覽,今年的北京當代國際藝術節有眾多中外藝術家參與,活動內容涵蓋了視覺藝術、現場創作、視頻、舞蹈和音樂……由于DIAF開始與北京其他創意中心聯姻,活動的場地也因此將在三個星期內流動于北京不同的地點。
草場地藝術區
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舉辦了“他們是誰?”攝影展,參展藝術家的12位成員一直都在為它成立15周年而慶祝。他們是新派探索家,無論單獨一人還是相互結合。他們的攝影立足于新聞和藝術視點,向經驗的存在主義發起挑釁。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通過推出由張黎策劃的王秉龍個展,以當代的眼光和角度審視和解讀這一二十多年前的很有特色的藝術創造,分析和判斷其在攝影發展歷程中的位置,探討它所具有的特殊價值和對中國當代攝影的貢獻。
在站臺·中國當代藝術機構舉辦的“完美主義者”朱利安·羅斯菲德個展,是他在北京的第一次展覽,由于中國在全球經濟鏈中越來越成為重要的一環,德國人也受此影響而來訪中國,尤其是首都北京。站臺中國負責人孫寧說,通過朱利安在2007年秋天的展覽,希望能跨出完整的文化交流之第一步。
都亞特畫廊“原地踏步·等待答案”這次展覽以不再是1980年代以來照西方化現在美術家們以繼承政治性質的內容為主體的畫展,想通過這次展覽顯示8名年輕畫家們的新生力量。這也是該畫廊北京館開幕首展。
前波畫廊北京新空間同時迎來了開幕首展,畫廊主持茅為清先生在北京草場地藝術區的新空間開幕首展上推出了由巫鴻策劃的《網:時間與文化》展,此次展覽包括了18位藝術家的新作,對網的概念進行反思。
酒廠藝術區
在進入酒廠藝術區門口,聚集最多觀眾的是藝術漫步與PechaKucha北京的講座,北京藝術漫步每月一次地在北京的社會各界聚集在一起,參與并探索這個城市的當代藝術景象。PechaKucha意為“交談的聲音”其本意為年輕的設計師們提供一個聚會、社交與向公眾展示作品的空間。每個演講者只能展示20張圖片,每張圖片20秒鐘——總共的演講時間控制在6分40秒。這種形式使得演講展示更為緊湊,趣味性也相應提高——更多的人得到展示作品的機會。
“現場涂鴉”是DIAF2007開幕典禮的活動之一。Rinpa藝術組(一支日本涂鴉、壁畫藝術家隊伍) 投入這場不間斷的有趣活動,繪畫、再繪畫,從而出現很多圖像,并且24小時不間斷地變化進展,他們建造、拆除、再建造,從藝術世界的不同藝術方向、街道文化等,來展現各種推移進程。
當日下午3點到6點期間還有很多展覽的開幕;此次在阿拉里奧北京2號空間進行的中國藝術家蕭昱個展中,作品的形態包括裝置、繪畫、錄象以及建筑空間的整體改造,此次蕭昱個展以個人群展的形式,上演了一場豐富多樣的多幕現實戲劇。眾多觀眾參與其中互動體驗,同時阿拉里奧還推出韓國當代藝術大師樸棲甫(Park, Seo-Bo)的個展。
九立方畫廊推出了蔡錦個展,仍然以蔡錦的“美人蕉”系列為主,展出作品有裝置、繪畫等,由黃篤策劃的“超真實”當代藝術聯展、奧沙藝術空間舉辦“從內到外”的香港年輕藝術家聯展、F5藝術空間的“中產階級的魅力”李濤個展、舒勇個展以及迪特·榮(德)全息影像展等。
環鐵藝術區
在環鐵藝術區除了有備受關注的在琴山畫廊開幕的日本攝影大師荒木經惟個展,還有王華祥總策劃的“環鐵工作室開放展”與“環鐵藝術區廟會”。
2007年近五十余家藝術工作室和國內外美術館、畫廊機構共同參與的環鐵藝術區工作室開放展于9月22日拉開帷幕。不同于以往的藝術活動和節日,環鐵藝術區工作室開放展是無主題的,所有的參與者都會盡可能地為參觀者提供豐富多彩藝術形式,而且本次活動是持續的不間斷的,以后每年3月至11月每月的最后一周的周末都會對外2天定期的開放;崔國泰、崠方、李鐵軍、劉慶和、曹園林等工作室都為公眾開放。
在一個500平米左右的展廳里,環鐵藝術區廟會也于9月22日隆重開幕。據王華祥介紹,本次廟會既是環鐵國際藝術城工作室開放展的一部分,也是環鐵藝術節的重要構成。廟會將持續三周,它沒有門檻、沒有設計;反批評體制、反學院體制;與美協無關、與市場無關。這完全是一個藝術家的節日,它的意義不僅僅是展示,更重要的是平等地交流。和通常所有的展覽形式不同,此次廟會展覽大家都可以參與,甚至非藝術圈的人士,作品不分題材形式,繪畫影像、裝置行為一切皆可。
798藝術區
在798藝術區也有許多開幕活動同時上演,其中包括特色的創意活動“游戲進展”和“一拍”,另有眾多展覽開幕。
紅門畫廊推出的“進程——空間”展,展覽所研究的是物質與概念的發展,即藝術家如何了解一件藝術作品,如何把最初的想法轉化成最后的作品。
瑪斯德比當代藝術中心展出“意易”展,此展“意易”工程是一個實驗,它聯結各種感知并且強化意見接待。具有互動性的圖片將在世界不同文化氛圍的特別場所被展覽。個別系列將印刷在半透明纖維板上,裱框采用輕便可拆分的金屬或塑料框體,并作為“雕塑”的延伸陳列在空間里。
意中藝術工作室展出保羅·治奧利的作品展,本次展出的印放在紙張上的部分針孔攝影作品,此次展出的其余作品,是50X60厘米波拉片創作的近作,這些作品也是首次公開展出,展覽開幕前,意中藝術工作室還組織一次有關保羅·治奧利的講座,闡述他的個人研究及其對攝影史及電影制作的空前貢獻。
9月“藝術北京”的外圍展,是中國當代藝術較大的一次藝術資源整合,是各個策展人的學術呈現,尤其是北京當代藝術圈的發展動態,整個北京會將因為藝術進入不眠夜,各項藝術活動之間會配合各樣的宴會,使人們在藝術當中得到最大的歡愉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