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資訊

    深諳古書畫 書畫家到華夏辨畫第一人徐邦達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7-09-01



    在源遠流長的華夏藝術長河中,中國古書畫以其歷久彌新的藝術魅力,一直閃爍著耀眼的光芒。但是,由於年代的久遠,加上書畫史上名家圣手燦若星河,各種流派色彩紛呈,不少書畫作品難辨真偽,作者更是無從考證。一時間,仿摹者有之,以贗充真從中漁利者有之。為了辨明真偽,更好地保護祖國優秀的文化瑰寶,就需要一批深諳古書畫的鑒定專家。徐邦達先生就是這一行業的佼佼者,被海峽兩岸譽為"華夏辨畫第一人"。
    徐邦達,字孚尹,號李庵,別號心遠生,晚號蠖叟,原籍浙江海寧縣,1911年7月7日生於上海。其父字堯臣,從商而酷愛書畫與收藏。徐邦達自幼便深受濡染,8歲開始學畫,18歲正式師從蘇州老畫師李濤(醉石)學畫山水,并長時間趨走游學于著名書畫鑒定家兼書畫家趙叔儒、吳湖帆門下,且經常與吳氏大弟子王紀千(季紀),以及畫友陸儼少、應野平、唐云等共同切磋,致使畫藝大長。徐邦達雖出身於商人家庭,但自幼體弱,嗜好書畫,一生與務工經商無緣。成年以後,他在繪畫創作上用心極苦,以期成為一個職業畫家。在專心繪事的同時,他也留意古書畫鑒定與收藏,18歲第一次買畫的經歷使他終身難忘。徐邦達在以後的回憶中曾說:"我18歲第一次買畫就買到假畫,學無止境啊!"他花300銀元買的是一幅清王原祁的墨筆山水贗作。這次"走眼"成為徐邦達渴求掌握書畫鑒定知識的契機。
    臨摹是學習中國書畫的一個重要方法。為當書畫家,徐邦達曾下苦功臨摹古書畫,使他對古書畫的筆意技巧、印章款識乃至紙張墨色等均有極真切的體會。趙汝珍在《古董辨疑》一書中稱:"其他古玩多有能作者未必能鑒,惟書畫二事,必能為之者始能鑒之,且為之精者鑒之精"。這也是中國書畫鑒定的經驗之談。徐邦達深明其中的道理,所以對臨摹、創作、鑒定,哪一樣也不偏廢。
    功夫不負苦心人,經過十余年的摸索積累,徐邦達的書畫藝術與鑒賞功力已基本成熟。30多歲時,他不僅以畫家名世,而且還以能辨別古書畫時代及真偽而知名于上海。此間,他被推選為中華美術家協會理事、重建上海博物館籌備處顧問,并在上海中國畫苑舉辦了第一次個人畫展。
    解放以後,徐邦達的中國傳統文人性情不僅沒有改變,反而增加了更多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這更多地源於他生活的改變。1950年,徐邦達奉調赴北京就任文化部文物局業務秘書,專事收集、鑒定書畫文物工作。1952年,在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主講古代繪畫史略及鑒定概論,不時又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講授古書畫鑒定課程。1953年,徐邦達奉文物局指派到故宮博物院協助開辟"繪畫館",1954年負責繪畫組專業工作。從此,徐邦達便將全副身心投入到為國家鑒定搜集古書畫的工作中。




    \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