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書法申遺引發爭議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7-08-18
      前不久,廣東省政協舉行的第二屆廣東青少年書法大賽座談會上,廣東書協副主席紀光明表示,廣東書法協會正在計劃將書法申報為世界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書法申遺的議題一提出來,立即引來網友的熱議,支持的觀點認為,現在中國書法人號稱千萬大軍,看似不存在延續問題,但科技的發達、電腦的普及又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書法的普及和延續;而反對的網友則表示,書法與漢字同在,與中華民族同在,根本不需要申遺。
    標準很難量化
    “盡管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申報有基本的要求和相關的程序,但標準是人掌握的,能否入選也是由人來裁定的,標準落實到具體的文化上時是無法絕對量化的,主觀因素很多。而且,申報者是否能夠充分調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情況,是否能夠完全把文化展現出來也存在不確定因素,這就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界定很難?!北本煼洞髮W文學院教授、民俗學與文化人類學研究所所長劉鐵梁表示。
    據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有三個基本條件,一個是藝術價值,一個是處于瀕危的狀況,還有一個是有完整的保護計劃。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最大特點是不脫離民族特殊的生活生產方式,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聲音、形象和技藝為表現手段,并以身口相傳作為文化鏈而得以延續,是“活”的文化及其傳統中最脆弱的部分。
    2001年5月18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單,共有19個申報項目入選,其中包括中國的昆曲藝術。昆曲之后,中國古琴藝術、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蒙古族長調民歌也成為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6年,國務院公布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包括民間文學、民間音樂、民間舞蹈、傳統戲劇、曲藝、民俗等幾大類共518項文化遺產入選。
    書法什么時候都可以保護
    “現在搞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的都是一些社會群體、民間協會組織等一些熱心人,但是文化的主人卻很少主動申報。比如,筆墨紙硯制作工藝的申遺,我們往往不會去問筆墨紙硯這些書法工具的制造者、制造工藝的傳承者的意見,傳承者是不是也認為這些工藝到了申報的時候了?他們是不是認為這項工藝已經瀕臨失傳的危險了?我覺得我們這些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奔走呼號的人是不是應該更多地尊重文化主人的想法?!弊鳛閲曳俏镔|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成員的劉鐵梁告訴記者。
    “很多人把申報者的想法當成文化主人的想法,把申報者的意見當成文化傳承者的意見,這是不對的,那些想了解、研究文化遺產的人,更多的應該是尊重文化主人的看法,最好直接找到本人,對文化研究的同時也對文化的擁有者、傳承者進行研究,這才是全面的?!币恢敝铝τ诿袼孜幕芯康膭㈣F梁也在身體力行著自己的方法論。
    “書法在中國一直都是主流文化,掌握書法的人一直都是社會的強勢,并非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在古代是這樣,現在仍舊是這樣,沒有哪一個書法家屬于弱勢群體。
    從這一點上講,書法不是瀕危的也不是邊緣的,而是從來沒有離開過主流的文化,書法申遺的行為是值得肯定和鼓勵的,不過書法什么時候都可以保護,因為有強勢群體的傳承,至少目前還不存在消亡的危險。而書寫的工具筆墨紙硯的制作者是社會的弱勢群體,如果說存在消亡危險的話,也是這些弱勢群體掌握的技藝存在消亡的危險?!辈稍L的過程中,劉鐵梁教授一直呼吁媒體對弱勢群體掌握的文化給予更多的關注和保護。
    沒有申報的就一定不需要保護嗎?
    申報的就一定是重要的、迫切需要保護的嗎?沒有申報的就不需要大力保護嗎?
    劉鐵梁認為,持這種觀點的人走入了一種誤區,恰恰是很多不為人們關注的文化是急需我們保護的,政府、學者、專家的一個重要責任就是更多地關注那些知名度不高的、群體范圍不大的、處于邊緣的、由弱勢群體掌握的文化,很多時候強勢文化也符合保護、申報的要求,但是并不是最急需的。因為知名度高、形象好就予以重點保護,而忽視其他更需要保護的文化,這是文化保護的一個認識誤區。就像很多人提出要將春節申報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是沒有必要的,人人都在過春節根本用不著保護。另外,春節應該怎樣保護?讓專家告訴老百姓應該怎樣過春節?有些春節習俗已經被摒棄了,但這是發展的需要,選擇發展就必然要放棄一些傳統的東西,這是沒有辦法的,為了新文化的發展,有些不合時宜的文化就要作出犧牲,這是一種正常的文化現象,是文化發展的必然趨勢。比如,城市化的進程中,我們必然要把農村中一些不合時宜的習俗放棄。
    瀕危文化變成創收工具
    劉鐵梁說:“現在,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都和旅游業掛上了鉤,成為當地政府創收的工具。比如云南的很多民族節日,從前是一年過一次,甚至幾年才過一次,但是為了旅游業發展的需要,天天都得過節,這就失去節日本身的意義了,這樣的保護也就變了味道。但這是文化傳承者的意見,我們應該尊重,至少這種變了味的傳承能夠造福一方百姓,能夠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有益的改變。這個時候,就不是文化喪失的問題了,是文化的展賣、是文化的一種轉變。就像收藏文房四寶的人不完全是為了用毛筆寫字、用硯臺研墨,他看重的是文房四寶的收藏價值,這也算是一種對文化遺產的保護?!?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