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考古發現

    陜西發現最早的俑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7-08-10
    韓城市梁帶村兩周古墓遺址的考古發掘獲得重大發現,考古人員在502號墓葬的角落發現了4具人形木俑,考古人員判斷這是我國發現最早的俑。
    在502號墓葬的角落,考古人員發現了4個人形木俑,由于年代久遠,木俑已經完全腐朽成為泥俑。
    陜西考古研究院商周研究室主任張天恩博士介紹說,用俑陪葬是中國古代墓葬制度改革的一項重大變革,殷商時期普遍流行使用活人殉葬,到了西周時期殉人現象逐步減少,春秋以后基本絕跡。起而代之的是以俑代替活人,這是社會發展進步的表現。之前,我國發現最早的木俑出自春秋晚期的楚國,最早的陶俑出現在戰國早期的秦國。這次發現的這4件木俑是截至目前我國發現最早的俑,比秦始皇兵馬俑早了600年,這個發現對研究中國禮葬制度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被盜墓賊發現的驚人古墓群
    梁帶村,一個千余人口的小村子,位居黃河西岸,一段明清土城墻穿村而過,村北一條寬約50米、深達40米的鴻溝向東延展300米入黃河。緊挨著鴻溝的南部,就是令世界矚目的梁帶村古墓群所在地。這一古墓群被認為是1974年以來發現的惟一沒有被盜掘的兩周時期的高等級貴族墓葬群。據專家考證,方圓33萬平方米的韓城梁帶村古墓群已在10余米深的地下沉睡了近3000年。2004年8月的一個深夜,盜墓人的一聲“炮響”驚動了梁代村的村民,在村民護墓與盜墓賊瘋狂盜掘的爭斗中,古墓群慢慢進入了考古學家的視野,引起文物保護部門對的關注,并導致了墓葬群的最終現世。
    兩周“27號”墓主人揭密26號大墓出土的銅鼎、簋、壺均鑄有“中姜作為桓工公尊鼎(簋、壺)”,文字信息直接而準確。這段銘文的意思是,中姜為她的夫君桓公,也就是27號墓主所做的器物,即27號大墓為桓公,26號墓主是桓公夫人“中姜”。再進一步說,19、26、27號大墓均出有帶“芮”字銘文,所以說27號墓主就是芮桓公。
    謎團:芮國國君墓出現在梁國
    梁帶村兩周古墓遺址的考古發掘之中,發掘現場可見芮國國君墓,呈“中”字型。但是據專家介紹,梁國和芮國在同一時代,而在古代韓城這塊地方是梁國,那么為什么芮國國君墓出現在梁國呢?據說這之間還有一段“愛情故事”,期待考古學家進一步的發現。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