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拍賣市場正穩步回暖 綜合分析其中原因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7-07-27]
根據中國拍賣行業協會的統計資料顯示,2006年北京的藝術品拍賣較2005年降低5.7%;浙江降低了3.48%;上海減幅最大,達到35%。2006年藝術品拍賣市場總體走低。因此,今年年初就有業內人士預言,這種盤整趨勢將持續一段時間。
但出乎人們意料的是,今年春拍藝術品拍賣市場很快走出了低
迷,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從不久前結束的春季拍賣的成交結果看,不少公司的拍賣業績都非常喜人。如嘉德公司春季大拍的總成交額6.06億元,加上3月和6月舉辦的第九期、第十期“嘉德四季”的兩場拍賣結果,嘉德上半年總交易額超過8億元。北京保利春拍總成交額63億元,北京翰海完成了4.5億多元,北京匡時總成交額也達到3.4億多元。另外,北京榮寶和北京誠軒也分別成交1.5億元和1.49億元等。
在經過僅僅一年的盤整,藝術品市場就出現了這樣的繁榮,綜合分析,原因大致有這樣幾點:
一是市場表現更加成熟。2000年以來,藝術品拍賣市場經過了幾輪的潮起潮落,每一次潮漲都創造了一些驚人的價位,也不同程度地夾雜著泡沫的成分,但起落之間,如同大浪淘沙,從古代到近現代到當代,幾乎每一種藝術品都具有了相對穩定的市場價位,炒作的成分越來越少,無論是買家還是經營者都逐漸走出了浮躁,開始認同藝術品的真正價值和尋找市場的合理價位。從經營方來說,估價更加謹慎,服務更加周到,而從買家來看,競投更加理性,品位也越來越高。因此,這種成熟的表現是由拍賣公司和買賣各方共同營造的。
二是優秀的拍賣公司逐漸形成金字塔尖,買賣資源相對集中。雖然目前拍賣公司對拍品仍然沒有保真責任,但認真負責的公司逐漸建立起市場信譽,贏得了一些客戶的信任并形成穩定的供求關系。同時,優秀的藝術品也越來越涌向這些有信譽、形象好的拍賣公司,海內外的頂級買家也往往出現在他們的拍場上,一個個成交記錄也由他們創造出來,雖然目前還沒有像蘇富比、佳士得那樣的國際大公司,但優勝劣汰的趨勢已經顯現。在經過一定時期的激烈競爭之后,相信這個塔尖的形態將越來越明顯。
三是藝術品市場前景看好。雖然近幾年國內藝術品的價格從一個較低的起點快速攀高,但較之國際市場仍有相當大的差距,這也給了海內外藏家極大的信心。應該看到,香港蘇富比和佳士得對內地拍賣市場有極大的影響力,很多藝術品和藝術家的走紅都是因為他們的成交結果帶動的,盡管頂級藝術品境內外的價格差距正在縮小,但整體來看內地藝術品價格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因此,在普遍認為藝術品投資只要買真就不虧的當下,今年藝術品拍賣沒有受到股票市場明顯的沖擊,很快走出低迷,呈現興旺景象,也是一種正常的表現。(作者:初志英)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