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資訊

    淺談電視戲曲的歷史和現狀(二)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3-03-14
    三、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

      改革開放以后,電視戲曲也在人們懷舊和期盼復蘇中迅猛發展,占據了電視節目相當的一部分。這個時期的電視戲曲節目,既保留了實況轉播和專場錄像的形式,又呈現了形式多樣、風格各異的發展趨勢。這一時期的節目從內容上可以分為兩類:欣賞類和專題類。

      1、欣賞類戲曲節目,是指以觀眾欣賞為宗旨,以展示戲曲劇目的故事和演員的表演藝術為主的電視戲曲節目。這一類的節目主要有實況轉播、專場錄像、綜藝晚會中戲曲節目、電視戲曲晚會、電視戲曲藝術片等等,而最有代表性的莫過于電視戲曲晚會的出現和電視戲曲藝術片的興起。

      電視戲曲晚會:編導不但在演播室搭上舞美、燈光,請來主持人和各劇種優秀演員,表演和串聯,而且運用電視手法,對戲曲音樂創作,節目現場編排,進行了整體構思,使晚會節奏明快,觀賞性大大增加。從“元宵戲曲晚會”“南腔北調大匯唱”等,到90年代每年的“春節戲曲晚會”,電視戲曲晚會雖不像綜合文藝晚會那樣大紅大紫,但它一直具有固定的觀眾群,贏得了一批觀眾。

      電視戲曲藝術片:電視戲曲藝術片的興趣和發展,不僅為戲曲這一傳統的藝術擺脫危機,探索了一條可行的路,而且拓展和豐富了電視藝術領域。電視戲曲編導們,先是在演播室將專場錄像繼續深化擴展,進行電視化處理,然后又將演員搬出了演播室的人工舞臺,放在實景里拍攝,一種電視藝術的新樣式--電視戲曲藝術片由此形成。從浙江電視臺《桃子風波》和上海電視臺的《孟麗君》,到《秦淮夢》、《膏藥草》、《四川好人》、《曹雪芹》、《遙指杏花村》、《璇子》等一大批電視戲曲藝術片的相繼產生,標志著編導隊伍的壯大,電視戲曲片的制作水平的提高和成熟。

      2、專題類戲曲節目,指以介紹戲曲專題為主,以知識性、信息性、趣味性、觀眾參與性為節目形式的電視戲曲節目。這一時期,此類節目有綜合戲曲欄目、競賽類戲曲節目等。

      綜合戲曲欄目;中央電視臺的《九州戲苑》,上海電視臺的《大舞臺》,陜西電視臺的《秦之聲》,福建電視臺的《閩海觀劇》等節目,內容從劇目劇種介紹,戲曲人物專題,到演員表演賞析,專家評論訪談,主持人介紹評論,穿插著臺前幕后的軼事典故,應有盡有。節目的形式也日趨活潑新穎,在有限的時間內,聚合了最大的信息量。

      競賽類戲曲節目:1987年中央電視臺的“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選賽”,1988年上海電視臺的“滬劇中青年聲屏大獎賽”、四川電視臺的“瀘州老窖‘金鷹杯’川劇大獎賽”等節目既滿足了觀眾的欣賞需求,又普及了戲曲知識,吸引了觀眾的參與,同時推動了戲曲自身的發展,證明了這一類節目在知識性、欣賞性、趣味性和觀眾參與性上取得了成功。

    四、90年代中期至今

      90年代中期以后,隨著各級電視臺戲曲頻道或欄目的開設,電視戲曲節目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期:節目時間大量增加,節目更加多姿多彩。

      這一時期電視戲曲節目表現出如下幾個特點:第一,更加注重對老藝術家遺產的保護和繼承,如增加了“音配像”欄目;第二,更加注重觀眾的參與性,如中央電視臺的“過把癮”欄目,集競賽性與趣味性于一身,將普通觀眾推向舞臺,給了戲曲愛好者一席之地;第三,更加注重節目的藝術性,如福建電視臺的“閩海觀劇”,思路活躍,大膽創新,將內外景結合,制作了很多精美的戲曲MTV。

      一代一代的電視戲曲工作者在寂寞中默默努力,創作了一個又一個作品,在電視藝術發展史上留下了探索不息的腳印。

    摘自:中國文化報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