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上藏家關注紙藏品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7-07-11]
日前,上海云洲古玩城舉辦了一場“首屆全國舊書·紙藏品交流會”,從整個交流會上看,交易成功率高和交易密度大成為這次展會的明顯特點,紙藏品行情在滬逐步走高,投資前景樂觀。
數月前在上海舉行的“長三角海派收藏研討會”上,各地專家對海派收藏的多元性、創新性、兼容性和開放性等特征達成了共識,而此次展會的主體內容紙質藏品由于區別于傳統收藏,是典型的“現玩”,因此完全符合了海派收藏的特征。與青銅、陶瓷等傳統古玩相比,或許紙質藏品的年代沒有那么久遠,但作為收藏的一個門類,其豐富多彩的品種分類和直觀的文字圖案記載,更容易幫助人們透過歷史的煙云了解過去的時代。
此次展會共有300余家來自全國的經營商參展,展示交流30多個大類、上萬個品種的紙藏品和舊書刊。其中有錢幣、郵票、票證、海報、宣傳畫、老照片、月份牌、日記本、字帖、信件、手稿、煙標、火花、糖紙、門券、股票、磁卡、字畫、剪紙、地圖、“文革”品、舊書、古籍、報紙、雜志、創刊號和連環畫稿等等。品種之多、門類之全,堪稱業內首次。3天的展會,吸引了大量的紙藏品發燒友扎進“故紙堆”中流連忘返。
據了解,交易中為收藏者看好的有清代民國的古籍、新中國成立后至“文革”的各類票證、連環畫冊等。有一些具有相當的史料價值,一位河北商人展位上陳列的幾本《朝日周刊臨時增刊——支那事變畫報》頗引人注意,該刊由日本媒體于日本侵華期間印行,雖然封面上使用了一些粉飾日軍的照片,但翻開內頁,“轟炸上?!?、“南京戰役”、“日軍裝甲部隊在華北”等等,一幅幅硝煙彌漫的圖片無不令人觸目驚心。
清代民國的古籍、原版的連環畫也是展會上的搶手貨。一位展商帶來的幾十本民、清線裝舊書,不出半小時就被搶購一空;而一套4冊1965年原版的《紅巖》連環畫,要價也達500多元。一些“文革”時期油印的蓋有“革委會”紅圖章的收據憑證,居然也吸引著人們爭相挑選。有收藏者表示,紙藏品由于集歷史性、文化性、藝術性于一體,具有豐富的文獻內涵和史料價值,是海派收藏的重要資源,故越來越受到愛好者和專題研究者的青睞。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