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資訊

    大英博物館背后的罪惡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7-06-29
     1759年,大英博物館正式開館。最初被允許進館的必須是中產階級以上者。直到1805年,大英博物館才對所有大眾開放。
      博物館建成后,源源不斷地從世界各地引進自然標本、歷史文物和藝術品。約瑟夫·邦克斯爵士和威廉·漢密爾頓爵士是博物館早期的杰出貢獻者,他們為博物館搜集了許多古希臘羅馬時代的文物。19世紀初,博物館更是大量從法國人那里收購掠奪的埃及文物。
     1798年,拿破侖率遠征軍入侵埃及,帶去的考古學家在那里發掘了很多珍貴文物,轉手賣給了在那里的英國人。英國人將這些文物交給了大英博物館。這批文物中有埃及石雕、木乃伊、護身符和人形棺材等,而最有價值的要數羅塞塔石碑(因為發現于羅塞塔而得名)。這塊黑色花崗巖石碑高達1.12米,表面銘刻著埃及象形文字、世俗體文字和希臘文,記載公元前196年埃及法老托勒密五世頒布的法令。這些文字被英國有關部門公之于眾后,法國學者商博良用了多年時間研究,終于破譯,為一門新學科——埃及學的產生奠定了基礎。
      大英博物館收集東方文物的熱潮是在20世紀初。當時,波斯、印度和中國等地的文物被西方侵略者和文物販子運到了大英博物館。大英博物館藏有豐富的中國文物。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的唐代摹本是當今存世最早的中國絹畫,被譽為中國美術史的“開卷之圖”,本為清宮所藏,是乾隆皇帝的案頭愛物,藏在圓明園中。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英軍大尉基勇從圓明園中盜出并攜往國外。1903年被大英博物館收藏,成為該館“鎮館之寶”。1907年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對中國敦煌的千佛洞進行再發掘,發現了許多可追溯到11世紀的經書和繪在絲織品上的畫。斯坦因是個文物大盜,他在旅行中“發現”的珍貴文物先是送到大英博物館檢驗,然后被英國、法國、美國、印度和伊朗等國家的博物館瓜分。
      除了搜集中國文物外,大英博物館還收藏有亞歐各地極有價值的文物,如希臘雅典帕特農神廟上的裝飾性雕塑、美索不達米亞烏爾王朝的牛頭豎琴、亞述帝國的浮雕與國王立像等堪稱人類文明瑰寶的頂級文物。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