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寶收藏認準鑒定身份證 消費應首選國內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7-05-23]
鉆石、玉石、翡翠以及金銀貴金屬等珠寶各個品類,作為身份和品位的象征,為人們所青睞,同時更珍貴的珠寶還可以作為藝術品收藏,但是無論是哪種的消費,對于這種高端藏品來講,真假判定是最被關注的,因此不少商家和消費者都傾向于依賴檢測機構出具的鑒定書。
旅游消費不合格產品多
國家珠寶玉石質
量監督檢驗中心(以下簡稱國檢中心)每年舉行一次免費檢測活動,今年于2007年3月31日結束。此次活動同時在北京、深圳、上海三地舉辦,統計結果顯示:三地消費者檢測珠寶飾品共546件,其中合格數為345件,不合格數193件,未有結果的樣品8件。
從鑒定結果來看,在正規商場及專營店渠道中,檢驗了129件,合格121件,合格率93.80%,為各種渠道中合格率最高,其次在珠寶批發市場合格率為87.23%,居于第二位,以下依次為典當拍賣:17件,合格12件,合格率70.59%;境外購買:10件,合格6件,合格率60%.其他:12件,合格7件,合格率58.33%.而排在最后的,就是旅游購物渠道,送檢的276件中,合格的只有117件,合格率42.39%.國土資源部珠寶玉石首飾管理中心副主任柯捷介紹,不合格的情況主要集中在購買于非正規渠道上,如不是珠寶店、大的綜合商場專賣柜臺,在旅游、境外購買的兩種渠道上,問題比較多。
首先是純粹的以假亂真,如有消費者在香港購買的鉆石,經過檢驗是非鉆石的另外物質。國檢中心的鑒定結果顯示,這種以假亂真的情況表現在,用一種珠寶玉石冒充另外一種與其外觀相似的、更為高檔的珠寶玉石,或用合成珠寶玉石冒充同類天然珠寶玉石。
而在今年,通過對來自國內外旅游景區的樣品進行了貴金屬檢測,發現商家用銅、鎳合金等低檔金屬冒充貴金屬的現象非常嚴重,商家為了降低成本,所選用的都是一些價格低廉的合金材料,如銅、鎳合金,銀、鎳合金等,對消費者介紹時都夸大成白金或18K金。
柯捷介紹,另外一種就是以次充好,品質等級并不是它所標稱的級別,以及經過人工處理的珠寶玉石在標注中沒有標明“處理”二字或處理方法。
這在鉆石品類中比較明顯,一般消費者送檢的產品,這種“物非所值”的情況比較復雜,有國內市場上搭配國外的證書銷售,證書本身就是假冒,有的證書是真的,但是給的評級不合理,級別高于產品,還有的證書是真的,但是產品已經偷換成外形相似的其他產品。
購買珠寶需認準鑒定證書
每年五一、十一以及春節等節假日前夕,都是鑒定機構最繁忙的時候,商家將產品送往鑒定中心進行檢測,配上“身份證”之后再送往零售機構,這種鑒定數量也就呈現持續上升態勢,可見珠寶消費在呈現上升的趨勢,但是假冒偽劣的比例也在隨之上升。
據了解,國檢中心今年的鑒定活動結果中,總的不合格比例為35.35%,與往年相比,不合格比例大幅上升。見圖2.柯捷表示,珠寶消費有奢侈品消費的性質,消費者自身需具備一定的常識,買珠寶飾品不要貪圖便宜,一定要到當地正規的商場及專營店去購買,從當前國內的零售保障來講比較到位,這些商場及專營店能保證商品的品質及售后服務,消費者的權益可以得到有效保障。
另外購買珠寶飾品一定要索取發票、標識、鑒定證書等相關憑證,而且一定要注明所購飾品的詳細名稱,以備售后服務及維權時使用。
柯捷介紹,購買珠寶飾品要認清權威機構出具的鑒定證書,國家授權認可的質檢機構出具的鑒定證書都會帶有“CAL”和“CMA”的授權標志,“CAL”標志表明是獲得國家級授權的質檢機構,目前在全國范圍內一共有6家,在北京有國檢中心和國家首飾質量監督檢驗中心2家,國檢中心是惟一一家珠寶玉石專業授權的檢測機構,其他5家為貴金屬的授權檢測機構;另外“CMA”表明獲得國家許可的計量認證檢測機構,目前在北京有6到7家,在全國范圍內,珠寶玉石首飾行業獲得國家授權和許可的檢測機構,一共有100多家。
■專家建議
珠寶消費應首選國內
柯捷表示,珠寶消費應該首選在國內,一方面是由于鑒定標準的問題。在珠寶的各種門類中,鉆石標準在國際上由國際珠寶首飾聯合會等權威機構制定,使得國際范圍內有一套通行的規則,曾經一度要上升為國際標準,后由于手續比較繁雜未能實現,但是這個國際規則與我國的國家標準是一致的,也是鉆石商人、鑒定機構和消費者都認可的一個標準,在鑒定的標準上已經取得基本的一致。
但是其他的珠寶目前沒有國際通用的標準,像翡翠等尚無可以成功對接的標準框架。所以就會出現在國外購買的產品,由于鑒定方法和標準的問題,無法在國內獲得相應的價值認同,另外一方面就是國外出具的一些鑒定證書,對于一般的消費者而言,理解上容易出現偏差。
據國檢中心介紹,如過去新加坡的商家出具的祖母綠的說明書(或質??ǎ?,中英文都沒有明示該寶石是合成祖母綠,都只注明是“澳大利亞白朗祖母綠”或“祖母綠”。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