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編輯出版《中國當代文博專家志》的通告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7-05-16]
新中國成立50多年來,我國文物博物館事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凝聚了一代又一代文物博物館工作者的辛勞和智慧。其中一代又一代專家、學者的勞動創造,更是事業成功的重要因素。為了記錄事業發展的光輝歷程和文物博物館工作者的創造成果,展示專家、學者的特殊貢獻,促進人才信息交流,留存事業發展史料,經國家文物局批準,由中國文物學會主編,北京苑閣史志文獻研究中心編輯出版,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門和國家各部委、中央軍委所屬文博單位協助編、審的《中國當代文博專家志》編著出版工程已全面啟動,現將其編輯出版計劃通告如下:
一、書名
《中國當代文博專家志》
二、主旨
記錄文物事業發展的光輝歷程和全國文物博物館工作者的創造成果,展示專家、學者的特殊貢獻,促進人才信息交流,留存事業發展史料。
三、收錄范圍
文物博物館事業各個學科、部門、行業,包括考古、古建筑、博物館、文物管理、文物科技、文物鑒定、文物流通和文博人才培訓等所有文物工作部門、單位。
四、收錄對象
(一)從事文物博物館工作并享有副高以上專業技術職稱的專家學者,已故者僅限于正高專業技術職稱以上的著名專家學者;
(二)從事文物工作30年以上,對文物事業有特殊貢獻,或自學成才,身懷絕技,而未獲得專業技術職稱的老文物工作者、老技藝師等;
(三)從事文物博物館工作10年以上,曾獲得國家、省部級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或受到特別嘉獎的文博工作者;
(四)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收錄人物名單及其材料文稿,請專家本人所在單位統一先寄送《中國當代文博專家志》編輯部按統一規格編審之后,再返回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物行政主管部門統一審核定稿;
(五)國家各部委、中央軍委所屬文博單位收錄人物名單及其材料文稿由其所在單位統一核定后徑寄《中國當代文博專家志》編輯部。
五、收錄內容
(一)個人簡況,包括姓名、性別、年齡、籍貫、學歷、職務、職稱、工作單位和本人2寸免冠照片一張等自然情況;
(二)主要著述和專業成果,包括基本價值、研究方向、創造發明、創新成果;兼任領導職務者還應包括主要政績與工作成果;
(三)附錄通訊地址、郵編、電話等。
六、文字要求
每人每條不超過500字,原則上由本人撰稿,文責自負。已故者由其親友或原所在單位撰寫。內容務求真實準確,點評務必實事求是,力避渲染、虛夸。文稿以詞典詞條形式撰寫,文字必須洗練、簡明。
七、編審工作
組織全書編輯出版委員會,除邀請在京相關專家外,特邀各省、市、自治區文物行政主管部門和國家各部委、中央軍委所屬各文博單位負責人和相關工作人員各1名作成員,并分別負責本省區、本單位的有關工作。此外,另邀請若干知名專家、老文物工作者作為顧問參與全書的編審、定稿工作。
八、文稿一律用16開白紙、規范簡體漢字打??;專用名詞務必規范;數字按新聞出版要求書寫,年月日一律使用阿拉伯數字;同時請將電子文本發送至編委會電子信箱:51726512@163.com。
九、本書采用國際通用荷蘭版精裝,標準16開本印制。
十、為保證入選工作的嚴肅性、客觀性、公正性,一律免收任何費用。
十一、應征稿件是否最終編入該書,將根據入選條件和稿件質量統一酌定。
十二、征稿截止時間
2007年6月30日
十三、編輯部
本書設立編輯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北三環西路48號北京科技會展中心B座18F,郵編:100086。
聯系人:朱曉萍 張秀峰 陳仕林
電 話:(010)51726512(傳真)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