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收藏投資

    中國藝術品收藏風險暗涌 入市需謹慎小心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7-04-05
      從國內一游客斥資5000歐元在巴黎機場購買陳年白蘭地,到一清乾隆盤口瓶拍出5280萬元的天價,中國富裕階層的消費實力刺激了人們對“收藏盛世”的期待,但業內人士強調,這一新興市場“風險暗涌”,入市務必謹慎。

    中國收藏家協會副秘書長荊治中指出,國內金融證券業的平均投資回報率是15%,房地產業是21%,而藝術品收藏投資的回報率卻在30%以上。然而,由于收藏品投資大,動輒數萬元,有時甚至是天價;交易速度卻相對慢,資金流動性低,所以賺錢的大都是莊家、大戶。

    文物專家、原中國歷史博物館副館長杜耀西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隨著國民經濟逐步上升,老百姓日趨富裕,國內的收藏市場形勢不錯。但是,大部分投資者目前尚未意識到的一個巨大風險主要來自藝術品評估機構的不完善?!?

    在記者采訪過程中,很多業內人士對冒牌評估師的案例保持緘默,但卻都強調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即評估師資質難以保證,拍賣公司的鑒定師不是獨立的第三方。

    杜耀西說:“國內最權威的文物藝術品鑒定機構是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他們主要是面向國家收藏的文物進行鑒定。但一方面不可能所有的收藏品都送來北京鑒定,另一方面中國文物界歷來的傳統是讓有經驗的老者對民間傳世文物進行鑒定,有時文物專家也很難作出公正的判斷?!?

    相對于成熟的市場,中國目前的藝術品鑒定主要是傳統的言傳身教加經驗積累的產物。委托人、拍賣人、競買人對于拍品的鑒定一般以民間鑒定為主,因鑒別方式和流派不同,文物鑒定經常變成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而對藏品的估價更是會迥然不同。

    北京市文物局有關負責人曾在進行文物大檢查時透露,當地文物市場流通的所謂古董,有九成以上是贗品。這就對鑒定評估師的專業水準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導致一批偽專家的欺世盜名。

    中國收藏家協會會長閆振堂指出,收藏行業至今沒有專門的法律可依。由于文物保護法針對的是出土文物的管理,市場法律法規針對的是商品交易,而全國收藏業并無政府部門專管,整個收藏界的鑒定、評估和納稅長期處于法律真空地帶。

    近年來,網上藏品交易開始在中國悄然興起,除了古玩字畫等傳統軟件以外,還有唱片、絕版T恤、可樂紀念品等新新藏品,對于以互聯網為載體的藏品交易該如何規范正在成為又一個需要解決的課題。

    杜耀西指出,改革開放后,年輕的新生代收藏愛好者涌現出來,而且受教育水平較高,這為收藏業的繁榮提供了難得的土壤。但是,當下最需要的還是“誠信為本”的價值觀念與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和積累。他說:“我認為搞收藏應該以陶冶情操、增長知識為主要目的,當然市場經濟也不排斥投資?!?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