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提建議 民間收藏待規范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7-03-10]
“亂世黃金,盛世收藏”。收藏如今已成為許多百姓文化和經濟投資的新熱點。民間收藏的日益興盛,卻引發了一系列社會問題:私下盲目收藏,致使贗品充斥;缺乏有公信力的收藏鑒定咨詢機構,欺詐活動屢屢發生;導致文物資源緊缺,價格飛漲;誘發文物盜挖、走私等犯罪活動……
如何規范和正確引導民間收藏?人大代表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藝術品收藏大戶浮出水面
生活富裕后對文化生活的追求,以及藝術品拍賣引發的對藝術品價值的重新認識,使得我國出現了新的投資熱潮。全國各類收藏活動活躍。郵票熱、磁卡熱、書畫熱、文物展銷熱、藝術品拍賣熱。
隨著收藏隊伍的不斷擴大,一部分經濟實力較強的民營企業家逐漸成為收藏大戶,并已具有相當規模。一些收藏家希望自己的藏品能公開展示、出版,得到社會的肯定和認可,或者希望自己的藏品得到常年展示,創辦民營博物館的愿望十分強烈。
紅火收藏引發多重“副作用”
紅火背后卻隱藏著不少民間收藏者不為人知的辛酸事。去年,包括西泠印社、浙江博物館等文物和收藏界權威機構相繼推出一些便民公益鑒寶活動。位于杭州西湖白堤的浙江博物館,去年舉辦了一次公益鑒寶活動,聞訊前來的持寶人把半條白堤圍得水泄不通。但送來鑒定的“寶物”百分之九十以上是質量低劣的新仿古工藝品,收藏者大呼上當。
“這一現象反映了目前社會收藏熱的盲目性?!比珖舜蟠碇軙怨庹f,收藏者缺乏法律保護意識和專業知識,私下盲目收藏,致使贗品充斥,欺詐活動屢屢發生,一定程度上誘發了文物的盜挖、走私等犯罪活動。她說,長期以來國家在法律政策上對文物買賣一直嚴格控制,一些收藏者千方百計回避管理部門監督,私下交易,甚至違法私下收購出土文物。而文物藝術品真偽優劣的鑒別是一門深奧的學問,一般收藏者難以分辨,這給不法分子制假販假可趁之機,假冒偽劣品紛紛出籠,更在無形中給盜掘地下文物的犯罪分子提供了銷贓渠道。
來自公安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浙江各地公安機關立案查處文物案中,假文物詐騙案占一半以上。
收藏品尤其是文物藏品具有不可再生性和稀缺性,蘊藏著巨大的投資價值,因此對收藏產生了不可遏制的強大推動力。收藏愛好者的隊伍迅速擴大。人大代表趙林中說,民間收藏者的介入和文物販子的刻意抬價,使有較高收藏價值的中高檔文物和藝術品供不應求,價格飛漲。由于國有文物博物館的征集經費有限,使得具備專業文物鑒定、鑒賞和保護功能的國有文物部門,征集文物越來越困難。
一方面是民間收藏隊伍的日益壯大,一方面是權威鑒定機構和鑒定專家的“青黃不接”。上海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西泠印社鑒定收藏研究室主任童衍方表示,不是什么人都能當文物鑒定師的?!拔奈锼囆g品鑒定是一項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與不同專家研究的程度、角度、及其審美理想、感情等有著密切的關系,加之目前缺乏有效的科技鑒定手段,因此多數鑒定大師唯有靠經驗和閱歷來判斷文物的價值和品質?!?
他批評說,各地民間雖建立了不少鑒定咨詢機構,但由于民間鑒定機構專業技術力量薄弱,又往往牽涉到經濟利益,使其鑒定結論難??陀^性、科學性和權威性。而相對具有權威性的正規國家文物藝術品管理、鑒定、研究部門和相關院??蒲袡C構的專家學者,限于法規、經費等,難以適應和滿足民間收藏的鑒定需求。這導致民間收藏是非重重。
一些人大代表認為,雖然民間收藏的興盛為我們文物藏品的收集和回流帶來了積極意義,但一些藏品流失民間導致了諸如保存不利等問題的出現。
民間收藏如何走上健康軌道
有人大代表建議:有關部門進一步完善與細化有關法律法規。
浙江寧波的傅企平認為,以目前國家各級地方有關管理、執法機構十分有限的隊伍和力量,要全面、切實有效地管理好龐大的民間收藏行為,確實有很大難度。因此,需要不斷加強協作,建立一支由管理部門和執法部門聯合起來的相對固定和專門的管理隊伍,有法必依,執法必嚴,整頓規范文物藝術品流通市場,保護合法的買賣和收藏,嚴厲打擊盜掘和販賣、收購、收藏出土文物,和文物藝術品有意制假、賣假、欺詐等非法行為,營造一個良好、誠信的文物藝術品市場氛圍。
也有人認為,民間收藏的規范,僅僅靠政府部門的管理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相互監督,自我制約。建立相關行業協會,如收藏家協會、文物藝術品經營協會等,充分發揮民間團體、行業協會的積極作用,監督收藏者和相關從業人員自覺遵守職業道德,依法經營、依法收藏,是必不可少的環節。(記者 張樂 裘立華)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