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和尊”貼金引爭議 藏家稱凸顯尊榮華貴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7-02-10]
由中國文物學會監制的22種國寶級青銅禮器高仿成功,在京城收藏界引起轟動,目前正在坐落于長安街南池子的皇城藝術館展示發行。
這次展示的“中華和尊”是一件極富和諧美感、尊榮華貴的青銅禮器。四道鏤空的大扉棱貼金裝飾,在視覺上達到了“天圓地方”的和諧美感。但該尊扉棱是否該貼金,卻引發了青銅器專家和收藏家的爭議。
畢業于北京大學考古系、旅居日本的著名學者唐啟山認為,在商周時期的冶金技術還沒有達到在青銅禮器上貼金和鎏金的工藝,仿制時使用貼金工藝是否還原當時的制作工藝,值得商榷。
中國文物學會會員單位、北京華夏雅頌青銅藝術中心的文物專家李罡認為,商周時期我國冶金技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已經具備了貼金的工藝。三星堆青銅器文物就再現了當時貼金的工藝水平,雖然“中華和尊”出土于中原地帶,但使用貼金工藝也在情理之中。
但更多的收藏界人士認為,在青銅原色之上,四壁透雕扉棱貼金,和諧之中更顯高貴典雅,是值得典藏的珍貴禮器。
此次仿制發行的22種青銅器,均是我國古代青銅藝術的巔峰之作,一經推出,便引起收藏界人士的極大關注。其中“中華和尊”是一件極富和諧美感、尊榮華貴的青銅禮器。其原器型極似西周青銅器“何尊”,青銅器專家認定此件原件應是何尊同期文物,其造型完全可以與“何尊”媲美。該尊通體有四道鏤空的大扉棱貼金裝飾,器型華美,線條流暢,渾然天成,在視覺上達到了“圓中有方、方中有圓”的和諧美感,融吉祥和諧于一體,集尊榮華貴于一身,體現出了萬物和諧的藝術之美。經專家建議,結合時代特點命名為“中華和尊”。
李罡介紹,中華和尊整體由饕餮紋、云雷紋和高浮雕獸角紋三部分構成,在青銅原色之上,四壁透雕扉棱貼金,和諧之中更顯高貴典雅。其口沿銘刻“中華和尊”及“和諧”、“和平”、“和美”、“和順”、“和好”、“和睦”、“和解”、“和善”、“和氣”9句篆體銘文,體現了中華民族追求社會和諧、世界和平、生活和美、關系和順、鄰里和好、家庭和睦、矛盾和解、親友和善、和氣生財的美好愿望。中華和尊典雅雄奇,華美富麗,宜藏宜禮,是一件極具藝術價值、收藏價值,體現國泰民安、盛世和諧的藝術瑰寶。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