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觀察

    大陸天價尋中國珍寶 臺灣收藏家趁勢撈錢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7-02-05
    臺灣《聯合報》1月30日文章,原題:《大陸天價尋寶 臺灣趁勢撈錢》。大陸每年砸下人民幣5000萬元重金,只為了搶救如今流落海外的中國歷代國寶;各地新成立的國家博物館需要陳列文物,也往往以億為單位四處收購珍寶;在一片文物收藏的風潮下,許多大陸收藏家在各地拍賣會上,競標時不惜一擲千金、以面不改色的豪氣買回中國古董。這趨勢讓許多臺灣的文物收藏家嗅到商機,看準此趨勢,將手中持有的古董藝術品送往大陸或香港的拍賣會待價而沽。
    上世紀80年代臺灣經濟起飛時,臺灣對收集文物情有獨鐘的民眾不惜遠赴歐美,搜集散落海外的中國珍寶;或前往大陸各地明察暗訪,收集寶物。隨著兩岸經濟實力的消長,臺灣藝術品市場萎縮,希望拿到大陸拍賣會上脫手求現,大陸收藏家也樂得不用再踏破鐵鞋奔波尋找。許多過去因戰亂而流失的文物,現在又陸續回到大陸懷抱。
    例如2004年底,上海保利拍賣530多件水墨油畫,七成以上的畫作來自臺灣收藏家,成交金額逾5000萬元人民幣。一位臺灣收藏家提供大陸名家吳冠中的作品“墻上秋色”,十余年前買進價格只有新臺幣數十萬(1元人民幣約合4元新臺幣),但在上海拍得324.5萬元人民幣,轉手之間獲利相當驚人。
    臺灣收藏家揮師大陸的另一原因,就是大陸方面為搶救國寶,出手相當大方,從壞處看,此舉經常打亂古董文物原本的行情,從在商言商的角度出發,卻讓有心人士多了炒作空間。上海博物館2003年時斥資450萬美元買回三卷王羲之的書法,創下中國文物成交中的全球第二高價。1985年,一名美國古董商在加州發現清朝圓明園的牛、猴、虎首銅像,以每尊1500美元低價購得,經輾轉拍賣,北京保利集團最后以3317萬港元購回,身價暴漲。(信息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藍孝威)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