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o2mc"></tr>
    <source id="yo2mc"><tt id="yo2mc"></tt></source>
    <tbody id="yo2mc"><input id="yo2mc"></input></tbody>
  • 您的位置:首頁 > 市場分析

    中國藝術品投資市場入軌盤整期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7-01-30
    天價已經成為可以一再突破的無底線價位后,人們對2007年藝術品收藏的熱情期待有了充分的理由,這期待就來自2006年藝術品拍賣一連串突破性的成交紀錄。
    經過跌跌撞撞與隨之而來的緩慢攀升,中國的藝術品投資市場終于入軌盤整期,因此在當初展望2006年藝術品市場時,曾經有過的關于“泡沫”的疑慮,已不再困擾人們對2007年的期待。
    經濟強勢增長年代歷來是藝術品收藏與投資的盛世,中國拍賣和收藏歷史上剛剛過去的這一年值得回顧。
    2640萬元:青銅器年初定調
    一件出土200年,仙壽近3000年的西周青銅器“周宜壺”,幾乎給整個2006年的藝術品投資市場“一錘定音”。當然上海崇源拍賣這一錘定出的調很是不俗--它在2006年的第6天,就以2640萬元的價位成交。不僅創了內地青銅器拍賣歷史最高價,也從此再度開啟了收藏家們對青銅器投資的熱情。
    這件早在清朝乾隆年間就被編入金石名著《西清古鑒》的器物,高58厘米,重16公斤,其得名源于壺身的銘文“周宜作公己尊壺,其用享於宗,其孫孫子子萬年永寶用”,在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有與其相似的青銅器,器形、銘文等均與此件相似,但卻沒有壺蓋。
    5280萬元:瓷八仙春拍過海
    在6月3日的“中國嘉德2006春季拍賣會”上,創下中國國內瓷器拍賣最高紀錄的,是一件清乾隆粉彩八仙過海圖盤口瓶,它的成交價是5280萬元。
    這件產于1718年的“清乾隆粉彩開光八仙過海圖盤口瓶”呈八方形,瓶腹八面開光。每位仙人各占一方,背景為海天一色的晴天碧海。瓶內里及瓶底施均勻的松石綠釉,瓶底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礬紅篆書款。
    八仙過海盤口瓶工藝復雜,瓶身被堆塑而成的凸起裝飾線橫向分成六個部分,縱向則由八條金彩為裝飾線,整體的裝飾圖案被分為四十八個部分。瓶身裝飾圖案富麗華貴,構圖繁密,層次清晰??诓?、足部分別在黃釉上繪礬紅蔓草紋圖案作底,上繪粉彩變形蝙蝠紋;肩部、脛部同樣是在黃釉上繪蔓草紋圖案作底部,上繪雙螭拱壽紋;瓶頸部以粉彩在同色釉底上蔓草紋為底,上飾結、磬、瓔珞紋,寓意“福壽吉慶”。
    這種工藝與繪畫風格的“乾隆粉彩八仙過海圖盤口瓶”,目前發現它只有一位“孿生兄弟”存世,收藏在上海博物館。
    280萬元:中國古代地圖
    嘉德春拍刷新了中國古代地圖的最高價,6月3日亮相的清乾隆初年官繪《金沙江全圖》全長74米,是目前發現存世最長的中國古代地圖。
    《金沙江全圖》為彩色絹質圖,不僅是清中期大規模金沙江疏治工程圖,還是一幅非常出色的江域民俗圖,為研究金沙江水利史和了解清代西南地區的自然風貌提供了珍貴史料。這幅乾隆時期為修浚金沙江通川河道所繪的水利工程用圖,以280萬元刷新了中國古代地圖的拍賣最高價。
    8050萬港元:疑似康熙六十大壽屏風
    上海崇源拍賣5月2日成交的一件清晚期紅木雕花鑲嵌緙絲絹繪屏風,提供它的藏家是法國人,而買家是一位說英語的外籍人士。這件有可能是為了康熙六十大壽而制、只在上海轉了一圈至今仍未回家的清晚期屏風,以8050萬港元的價位成交,成為世上最昂貴的屏風。
    這件一直流失海外的清宮舊藏紫檀透雕龍紋花卉屏風,集雕刻、緙絲、描金彩漆、宮廷繪畫等數種精湛工藝于一身,是中國古代宮廷藝術的集大成之作。
    該屏風高288厘米,寬680厘米,用酸枝檀木、湘妃竹等珍貴材料透雕、鑲嵌,工藝上匠心獨運,力求精細,使整個屏風顯得通透而美觀。
    屏風正面開光配有絹本花卉十幅,這些花卉筆法嚴謹、工于法度,具有典型的宮廷繪畫風格。正背開光下有緙絲花卉十二幅。
    "一寸緙絲一寸金",緙絲是絲織工藝中最為高貴的品種,歷來多為皇家寶藏。屏風上十二幅緙絲作品清晰平整、層次分明、疏密均勻、像質逼真,是不可多得的皇家緙絲精品。背面開光處有八屏海水云紋五龍騰飛圖,左右對稱,其下附有漆繪福壽如意及團龍圖案。圖中為五爪正龍,龍身纖細有神、矯健翻騰、威武有力;四周所繪云紋的流動自如,海水的澎湃洶涌,這些都具有典型的康熙晚期至雍正初年的風格。
    4620萬元:爭議不影響國畫成交
    北京嘉信秋拍會上成交的傅抱石巨幅山水畫《雨花臺頌》,其來源受到畫家之子傅二石的質疑。但是人們對它的追捧熱度仍然無法減退,最終以4620萬元成交的這幅作品創了中國書畫單幅天價的紀錄。
    以往受到質疑的作品所有焦點都集中在畫作的真偽上,《雨花臺頌》的真品性質無人懷疑,所以即使它的來路受到質疑,并不影響收藏者一絲熱情,傅二石認為它可能是上世紀90年代從江蘇國畫院庫房流失出去的,這幅江蘇國畫院的舊藏出現在拍場令人震驚。

    分享到:
              推薦給好友 便于打印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
    現代名家作品推薦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專家顧問 | 藝術顧問 | 代理合作 | 廣告服務 | 友情鏈接 | 聯系方式
    Copyright © 1998-2015 中藝網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聲明
    電信與信息經營證: 粵B2-20060194 全國統一服務熱線: 400-156-8187
    亚洲AⅤ中文无码_东方影库av无码_玩爽少妇人妻系列视频_欧美成av片在线_国产精品视频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