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冷門貨是如何“捂”熱的?
[中藝網 發布時間:
2007-01-27]
日前,杭州西泠印社藝術品拍賣會爆出大冷門,多年來乏人問津的小小印章拍出了天價。900方印章僅2件流標,其他大多以高過估價數倍的價格成交。其中張大千所用的方介堪刻“瀟湘畫樓”、吳昌碩篆刻的“人生只合住湖州”、齊白石篆刻的“適”等印章,分別以99萬元、78萬元和37萬余元的價格成交。
據稱,這批印章絕大多數出自同一位藏家手中。人們紛紛猜測這個眼光獨到的高人是誰。經篆刻家童衍方介紹,記者見到了這批印章的原藏家,臺灣中華海峽兩岸文化資產交流促進會新任理事長王水衷先生,遂與之探討將“冷門”藝術品“捂”熱的秘訣。
眼光獨到
王水衷在投資收藏冷門藝術品上的成功并非偶然,此前,他收藏的古代繡品在北京作專場拍賣也大獲成功。不急功近利,要耐得住寂寞,是王水衷投資收藏藝術品首要經驗。當年他著手收藏印章時,印章的市場表現很冷清。有的具有名家微雕的象牙印章在小型拍賣會上成捆賣,才幾千元,便宜的甚至幾百塊。很長時間也不見起色。王水衷認為,藝術品投資需要有中長期的準備。對藝術有感情,就容易耐得住。
另辟蹊徑
不盲目跟風,而是根據自己對歷史、對藝術以及對市場的深刻了解,另辟蹊徑,往往有意外收獲。中國印章集篆刻藝術、人文歷史、珍貴材質、精美工藝于一身,然而前些年人們對其價值認識不足。同一名家,其書法作品的價格往往高過其印章作品許多。
尋找較小的切入口。作為私人收藏,財力有限,不宜求全貪多,最好從一個小而有趣的切入口著手,有體系地進行收藏。譬如印章有很多品種,而王水衷則找到其中象牙材質印章作為切入口。象牙材質珍貴,但年份較近,較少受到重視。單獨一兩枚象牙印章未必多么可觀,但是如果將近現代名家所刻的象牙印章薈萃到一起就蔚為大觀了。
自成體系
成體系的收藏也可以整體出讓。如這次鄧散木的110方象牙章整體拍賣,成交額為89萬余元。買入者無疑頓時成了鄧散木印章的大藏家。由此為主體,可以很容易地做成鄧散木作品的小型博物館。
陳逸飛生前曾向記者預言,隨著國內私人和民營企業收藏的壯大,私人和企業博物館將大量出現,他們需要成體系的藝術品收藏。藝術品投資者如果對此有先見之明,必將有很大收益。
進行學術梳理發掘。譬如此次拍賣的晚清民國滬上大收藏家周湘云的收藏印,由于在上海博物館所藏最善本《淳化閣貼》上找到其印跡,而身價大增。
適時出讓
找到合適的時機和途徑出讓,也是藝術品投資的要訣。中國印被選為奧運會標,印章隨之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這是天時。而西泠印社是國內最為權威的篆刻學術機構,由其所屬的拍賣行進行印章拍賣,無疑增加了可信度和號召力。
總結王水衷先生投資收藏藝術品的經驗,或許可以歸納如下:發現價值未被充分認識的藝術品,形成規模收藏,進行學術整理,耐心等待時機。記者問王水衷先生,目前正在進行著什么“冷門”收藏?他含笑不答。 (來源:新民晚報)
注:凡注明“中藝網”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須轉載圖片請保留“中藝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中藝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相關資訊: